台灣「國防部」上午宣稱,中國「遼寧號」航母編隊於今晨7點進入台灣所謂的「西南防空識別區」,並且沿台灣海峽中線以西向北航行。
這則消息引起台灣軍方的高度緊張,不久前還叫囂「殲滅敵軍」的台「匿名將領」立刻成為槽點。在網際網路上,有網友甚至調侃,「說好的擊沉呢」、「台軍人士再次誤扣扳機之時,就是大陸解放台灣之日」等等,五花八門……
然而,長安街知事APP卻相當懷疑,真要「解放台灣」,用得著航母嗎?
自去年12月下旬遼寧艦進入太平洋開展例行訓練後,台灣媒體一直就高度關注遼寧艦動向。即便有媒體質疑為何「沒拍到照片」,其官方人士也硬挺著表示「一切盡在掌握」。
半月之後,遼寧艦即將返航時刻,島內流出了遼寧艦過航台灣海峽信息,一位台灣「匿名將領」甚至聲稱可以一舉「殲滅敵軍」。知事想說,這種心態不僅是酸葡萄心理酸到家,而且純粹是自作多情、自我安慰。
據長安街知事APP長期觀察,這些匿名將領的底氣,無疑就是雄風3飛彈、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去年從美國購入的MK45魚雷,這些武器及搭載平台可以構成理論上的威脅,就如同「一切盡在掌握」一樣。因為遼寧艦隻是正常過航台灣海峽,沒有任何戰術目的,連「虛張聲勢」都是台灣媒體解讀,非要說個123來尋求合理解釋,進而自我安慰。
眾所周知,航母是外向型海軍的重要標誌。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在發展遠洋平台之外,中國一直在發展針對性的遠程打擊武器與平台,例如遠程火箭炮、反輻射無人機、近程彈道飛彈,海軍有雙體飛彈艇等裝備,這些裝備都帶有很強的針對性烙印。以雙體飛彈艇為例,區區幾百噸的艇體,搭載了8枚反艦飛彈,這種平台無疑是不適用於遠海的。
至於航母這樣的綜合遠洋進攻平台,顯然不是用於台灣海峽這種狹窄海域,也不是用於台灣周邊,因為海峽這邊有強大岸基航空兵力量,從殲-10、殲-11,到蘇-35、殲-20,有廣泛的選擇彈性。
俗話說,殺雞焉用牛刀,航母運用顯然需要更大的海域。這就好比古代懲治犯人的鍘刀,就分為狗頭鍘與龍頭鍘……
可笑的是,台匿名將領聲稱可以一舉「殲滅敵軍」,更是無從談起。在戰術背景下,航母的警戒艦艇與艦載航空兵,會形成多層警戒圈,對方很難有抵進的機會。即便是通行國際水域,大家都有航行自由的權利,對方艦艇也多是在幾十公里以外活動,用長焦鏡頭拍攝到一個模糊的艦影。
遼寧艦進入太平洋的時候,日本防衛省先後發布了2張遼寧艦照片,實際上是非常模糊,只是個艦體輪廓而已,毫無細節可言(甚至可能還經過了後期剪裁以突出航母主體)。至於飛機近距離抵進偵照,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屬於不專業的挑釁行為,不被容忍,也很難成功實施。
顯而易見的是,遼寧艦的一次正常通航,在島內引起這麼大反應,也側面說明了航母平台的戰略威懾力,說明了發展航母平台的巨大效益。
最後,知事還是那句話,實幹興邦,這是任何「嘴炮」都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