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素食三族愛吃 !峇株巴轄永平馬山路 ,全馬首家巫裔素食檔 !

@ 2017-01-11

馬來素食三族愛吃 !峇株巴轄永平馬山路 ,全馬首家巫裔素食檔 !

瑪欣(左2起)與兒子莫哈末安惹及媳婦尤妮達,攜手開設全馬首家巫裔素食檔,左是「莫太」鄧月音。

獨家報導:沈俊榮

(峇株巴轄10日訊)華巫印三大民族同桌享用馬來素食,場面和諧融洽!

巫裔單親媽媽在華裔老闆娘鼓勵下,改用素食烹調手法烹煮馬來美食,並與兒媳攜手開設素食檔,售賣無肉、無蔥蒜的馬來素食給各族素食愛好者。

這家相信是全馬首家由巫裔經營的素食檔,位於柔州峇株巴轄永平馬山路,與另兩家由華裔經營的素食檔,即「莫太經濟飯」及「愛心小吃棧」同在一個屋簷下,供應素食給各族民眾。

這家巫裔素食檔自去年12月2日開始營業,目前主要售賣椰漿飯及隆冬(Lontong),還有炸菜餅、丹貝(Tempeh)及參巴(Sambal)炸豆腐等馬來小食。

鼓勵巫裔同胞吃素

檔主瑪欣(57歲)是一名單親媽媽,丈夫16年前因病逝世,為了謀求生計,瑪欣在昔加末、馬六甲、新山、雪州萬宜做過園坵工友、裁縫師、保母、食堂工友等。

瑪欣告訴《中國報》,3年前開始,她在永平馬山路的「愛心小吃棧」素食檔,幫老闆娘曹慧心工作,幫忙烹煮咖哩、叻沙、炸香蕉、麵粉粿等食物。

「後來,隔壁檔的莫太經濟飯老闆娘鄧月音看我烹飪手藝好,一直遊說我學習烹煮馬來素食,自己開檔做生意。」

瑪欣尋求長子莫哈末安惹同意後,決定在原本工作的「愛心小吃棧」隔壁,與兒媳合租攤位,售賣自己改良過、符合素食者要求的馬來美食。

瑪欣每天清晨6時就到檔口準備,早上7時開檔,一直忙到早上11時,午休後又到隔壁「愛心小吃棧」工作,從下午1時開工,直至深夜11時。

瑪欣說,曾在面子書看過動物被屠宰的可怖畫面,也知道很多肉類都有長肉劑,所以目前已逐漸少吃肉,也希望鼓勵更多巫裔同胞多吃素。

華裔顧客佔80%

華裔顧客起初擔心瑪欣售賣的馬來素食不夠「素」,經過「莫太」解釋及保證,上門光顧的華裔素食者越來越多,目前佔顧客人數的80%以上。

人稱「莫太」的鄧月音(68歲)吃素32年,售賣素食也有6年光景,她認為「工」字不出頭,所以一直鼓勵瑪欣自己開檔做生意,起初後者沒信心,經過不斷鼓勵,終踏出第一步。

由於素食者不吃五辛(蔥、洋蔥、韭菜、大蒜和蒜頭),所以莫太提醒瑪欣在烹調時,避開這些材料,起初瑪欣連雞蛋也不用,後來得知部分素食者可吃蛋類,才用荷包蛋及水煮蛋作配料。

莫太說,她跟瑪欣一家人感情很好,瑪欣長子每天開檔前,都會握著她的手親吻;瑪欣烹調時不夠食材,也會到隔壁檔口「借」用,大家互相照顧。

為確保食物符合素食者要求,瑪欣用馬鈴薯切絲油炸,取代江魚仔;煮參峇時以素食的蝦膏(Belacan)取代蔥蒜;下週推出的馬來油飯(Nasi Briyani)則以素羊肉取代肉類。

讓巫裔有機會吃素

印裔顧客卡尼山(53歲,園坵經理)認為,瑪欣售賣的馬來素食,讓巫裔同胞有機會吃素,轉換健康飲食方式。

卡尼山於5年前基於健康理由吃素,得知瑪欣開檔售賣馬來素食後,平均每週3天都到瑪欣檔口吃午餐,並對她烹煮的椰漿飯及參峇讚不絕口。

莫太也說,巫裔同胞普遍上「無肉不歡」,但瑪欣開檔售賣馬來素食,可讓巫裔同胞對素食改觀,並逐漸改變飲食習慣,畢竟素食比肉食更健康。

她笑說,烹煮素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必為了切蔥蒜而流眼淚。

莫太透露,目前已邀請一名印裔同胞,到瑪欣檔口旁租檔售賣印裔素食,希望日後可容納三大種族素食在同一屋簷下,鼓勵更多友族吃素。

婆媳攜手突破傳統 馬來素食三族愛吃

News

01:15 / 01:15

攝影:沈俊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