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各國越來越重視裝甲部隊的發展,使軍隊具有高度的機動能力,強大的突擊能力,同時又具有很好的防護能力。裝甲化,機械化是各國陸軍發展的總趨勢。因而,反坦克作戰成為現代戰爭地面作戰的主要內容。在諸類反坦克武器中,反坦克飛彈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已經成為打擊坦克和裝甲目標最有效的武器。反坦克武器有多種尺寸,從單兵攜帶的肩扛式發射武器、三角架支撐的較大型武器(需要專門的運輸和發射小隊)到車載和機載發射的飛彈系統類型多樣。
我國從60年代開始,就著手進行開始了「紅箭」系列反坦克飛彈的研製工作,紅箭-73是我軍裝備的第一代反坦克飛彈,此後紅箭-8、紅箭-9、紅箭-10反坦克飛彈相繼問世並裝備部隊。
其中紅箭-8反坦克飛彈是中國自己設計的武器之一。它一直在全球各地活動。無論在上世紀90年代的波士尼亞還是今天的敘利亞,這種飛彈都在戰場上有著極大影響。它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在功能上類似於遠程的美國「陶」式反坦克飛彈,它結合了法國「米蘭」飛彈系統的丟棄型發射管。是一種既可由兵組攜帶,也可由車載或直升機載的中遠程反坦克武器系統,主要用於攻擊距離在3000米左右的坦克、裝甲車輛、碉堡及其它硬壁防禦工事等目標。
經過大量的射擊試驗證明,紅箭-8反坦克飛彈具有制導精度高、飛行可靠、命中率高、破甲威力大和使用方便的特點,測試中曾經取得了60發射擊,58發飛行可靠;113發射擊,109發命中的成績。試驗結果還表明紅箭-8反坦克飛彈具有對付現裝備的第三代或第四代主戰坦克的作戰能力。
不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兵器行業最困難的時期,國內軍品訂貨跌到了谷底,兵工廠開工嚴重不足,企業嚴重虧損。紅箭-8反坦克飛彈雖然定型,但國內的訂貨很難支撐一條飛彈生產線的正常運營,這個時候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出口。而頭一個外銷對象就是巴基斯坦,但巴陸軍當時裝備美陶式飛彈,要想他們改裝紅箭-8的阻力可以說非常大。這個時候巴陸軍領導人竟然主動安排一場紅箭-8與陶式飛彈的對比試驗,結果紅箭-8五發五中一舉成名,而陶式飛彈只有五發三中。最終中巴簽訂第一份紅箭-8反坦克飛彈的出口合同,接著中國幫助巴基斯坦建設一條紅箭-8飛彈生產線。
如今紅箭-8飛彈是香飄萬里,足跡涉歷除了北美與大洋洲以外的其他各大洲,在世界上已有20個國家裝備了紅箭-8反坦克飛彈系統,出口飛彈數以萬計。在南美智利,它甚至打破過空中的氣球,在當地被傳為佳話。在中東一次局部戰爭中,用陶式飛彈攻擊一座碉堡沒有打中,而紅箭-8反坦克飛彈一枚就把碉堡摧毀,被譽為「沙漠明星」。這一切成績可以說是全靠當年巴基斯坦對中國軍品的信任和支持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