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夢圓
來感受下特朗普總統的商業衝擊波吧。
1月9日,特朗普在紐約特朗普大廈會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兩人要攜手「搞大事情」,未來5年內為美國創造100萬個就業崗位,幫助美國中小企業將產品賣到中國和亞洲。
緊接著,阿里巴巴的股價上漲1%。馬雲是特朗普當選後第一位與其公開亮相會見媒體的中國企業家。
特朗普曾雄心勃勃地向美國人民承諾,要把流向中國和墨西哥的工作機會再帶回美國本土,滿足那些把他送往白宮的大批失業工人階級選民。「川馬會」(特朗普也被譯作「川普」)正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
前不久,這位「推特總統」發推敲打美國一眾汽車製造商,要麼交稅要麼回國。福特和菲亞特在「威逼」下均表示回遷墨西哥工廠,轉而在美國投資建廠,創造就業機會。
馬雲一行走在紐約第五大道上,前往特朗普大廈與特朗普見面 來源:阿里巴巴推特
只是這一次,特朗普的辦法是直接牽手中國最大電商交易平台,讓對方來給美國輸入就業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正像阿里巴巴口號所喊的那樣,馬雲希望也有人能給特朗普多講講貿易的重要性,而不會出現這位新總統叫囂的「中美貿易戰」。
難道修補中美經貿關係,要靠「一馬平川」?
馬雲背後的日本首富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有關聲明,「川馬會」持續約40分鐘,阿里方除了馬雲,還有集團總裁兼執行董事麥可·埃文斯。馬雲原先計劃在紐約出差,與特朗普時間搭上,才確定此次會面。
厲害了,馬雲的人脈圈。那麼,哪些關係可能在背後促成了這次會面呢?
馬雲說要為美國帶來大批工作機會的話讓人聽起來格外耳熟,沒錯,另一位阿里巴巴的股東也做過類似的承諾——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
這位韓裔日本人靠慧眼投資阿里,躍升日本首富,稱要做日本的巴菲特。他既是馬雲嚴格意義上的第一個大投資人,目前還仍是阿里集團最大股東之一,因此被人們戲稱為「在馬雲背後掙他錢的男人」。
特朗普與日本首富孫正義
去年12月8日,這位野心勃勃的日本大亨就和特朗普會面,承諾在接下來4年里在美投資500億美元,扶持創業公司,創造約5萬個就業機會。兩人互相說好話,特朗普在推特上說,「正義說,如果不是我們贏了選舉,他可能永遠都不會這麼做!」
目前,尚不清楚孫正義的投資計劃和阿里巴巴的有何聯繫。但鑒於軟銀集團在美國的深厚影響力,至少對一直在美尋求「擴張」的阿里有不少啟示。
作為日本的電信服務公司,軟銀的投資步伐邁向全球,控股美國第三大無線集團Sprint及多家美國初創公司。某種程度上,孫正義的「豪賭」品性以及直言不諱的性格,和特朗普的商人時代有諸多相似之處。
「高盛系」
與馬雲隨行的麥可·埃文斯,2015年8月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總裁兼執行董事,旨在協助公司走向全球化。而在此之前,埃文斯是高盛集團副主席,1993年就加入這家享譽華爾街的跨國銀行,並於次年成為合伙人。
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其與特朗普新團隊中「高盛系」的聯繫。
馬雲與阿里巴巴集團總裁兼執行董事麥可·埃文斯 來源:阿里巴巴推特
特朗普此前任命或提名多位有高盛集團背景的人士擔當要職。他任命的首席戰略諮詢顧問史蒂芬?班農曾在高盛負責併購業務,提名的財務部長史蒂芬?姆欽為高盛賣力17年,而新任命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蓋瑞·科恩也是這家銀行的「老炮兒」。
而據現場記者,同時出席「川馬會」就包括兩位高盛系成員,一位就是科恩,另一位也是白宮經濟顧問安東尼·斯卡拉穆奇,後者也為高盛效力十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新任命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彼得·納瓦羅也參與了會面。納瓦羅是一名直言不諱的「反華」經濟學家,曾著書《致命中國》,認為中國是造成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流失的「罪魁禍首」。不知他與馬雲見面後,會不會滿意後者的承諾。
准美證管會主席
另一位可能牽線「川馬會」的是一位名叫懷特·傑伊·克萊頓的華爾街併購律師,他剛剛被特朗普任命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來調控華爾街。
而這位克萊頓就是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的承銷商法律顧問。
克萊頓原為蘇利文·克倫威爾律所的合伙人,擅長併購和籌資,「成名作」就是參與阿里巴巴首次公開募股(IPO)250億美元,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他此前幫助多家公司繞過監管和執法行動,其中牽涉許多涉抵押債券的案子。
而克萊頓代表的多家公司正在受到美國證管會的調查,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發布的中美貿易圖示
去年5月,阿里表示正接受證管會調查,以確認其會計方法是否違反了美國的聯邦證券法。調查包括對中國網購節日「雙十一」的數據狀況和物流公司菜鳥網絡的會計操作等信息。這一調查導致阿里當天股價下跌6.82%。
對阿里的這一調查還將持續數月,而克萊頓上任後將負責對阿里的調查。克萊頓如何處理其中的利益糾葛不得而知,但對阿里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另據《紐約時報》報道,2012年以來,阿里巴巴遊說美國政府的花費達到了24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