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目前美陸軍的主要裝備並沒有變化,比如:坦克為M1,步戰車為M2,現役型號只是進行技術升級,並非全新型號。如今隨著中俄陸軍的快速發展,美軍感覺到自身的落後,特別是改善裝備條件。
美軍通用裝甲平台依然為M113系列,一款上世紀60年代就服役的型號,至今為主要的履帶式平台,包括運兵車等多種型號。該型裝甲車在技術上早已陳舊,美軍一直想對其加以更新,可惜前後幾個換代方案,因種種原因失敗。
2014年時,美軍與BAE公司--即原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後接受美國資本注入,也算變成美國企業簽定了研發合同,要求研製多功能裝甲車,又稱:AMPV,花費3.82億美元,進行為期52個月的研發工作,將生產29輛試生產型車,隨後又簽訂了首批採購合同,才定了289輛,原因很簡單:太貴,這一批車輛的合同價格達到12億美元,平均單價410萬美元,全重只有20多噸的裝甲車採購價格卻接近於一輛主戰坦克的價格。
2016年底,第一輛AMPV裝甲車下線,美軍悶頭研發多年之後,新裝甲車終露出真容--實際為現役M2步兵戰車的改進型,兩者大約有7成的部件可以通用。這也許為其價格較貴的原因,它不是按機動平台,而是按戰鬥平台來設計的。
按計劃美軍隨後將開始對新裝甲車進行測試工作。最後將發展出至少5種變型車:裝甲運兵車、自行迫擊炮、指揮車、野戰急救車和裝甲醫療車。美軍自已就需要大約3000輛新型裝甲車,同時也會相當的出口。
現役M2步兵戰車
目前該車尚沒有完成測試,計劃2019年才能結束,從2020年才開始生產,直到2030年才能完成生產計劃,以代替現役的約三千輛M113裝甲車的目標。現僅能確定其設計方案,其動力系統將採用一台康明斯600馬力發動機與HMPT-500傳動裝置。為了增加生存力,車體內部燃料箱將改裝到裝甲車體外部後側。除自行迫擊炮之外,空調系統都裝在底盤後部。
鋁質裝甲車體都將安裝附加裝甲接口,方便安裝鋼質附加模塊裝甲。為了增加車體底部對地雷的防護,用鋼鐵裝甲加強底板,並採用所謂的「浮動地板」專利技術。
多種車型
這項計劃對於美軍而言,屬於遲到的進步,經歷多年的治安作戰之中,美國陸軍的戰略重點又重新回到對抗強大的地面力量。如今AMPV裝甲車幾乎為不計成本的研發,也許體現出了美軍試圖甩開競爭對手的心態,可是回頭看的話,卻可以發現即便花了如此大的代價,依然甩不開中國的追趕。目前我軍的裝甲車平台進入履帶式以04式為平台,輪式以09式為平台的時代,與美軍的新一代裝甲車相比,並不存在什麼代差問題,從裝備角度說,中國陸軍與美軍已從差距向差別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