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來的對華太空合作:反衛星技術或促美主動靠近中國尋求和解

@ 2017-01-10

反衛星試驗,是世界大國在地球外層空間進行的針對在軌衛星所做的攻擊、摧毀研究試驗。美國、俄羅斯(前蘇聯)、中國都已經進行過反衛星試驗。反衛星對美國來說早已不是新概念,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被送入太空後,如何將太空中的衛星打下來,就成了美蘇兩國科學家面臨的新課題。1959年,美國進行了第一次反衛星試驗,蘇聯的衛星殲擊機則在1972年裝備部隊。冷戰時期,美蘇兩強視太空為未來戰場,各種異想天開的反衛星武器也繽紛登場。

中國能夠緊跟世界軍事技術發展潮流,不被美俄等軍事強國落下,也研發了SC-19動能殺傷攔截器(KKV),據報道在2007年1月的首次「反衛星」試驗國,就成功幫助中國氣象部門擊毀了報廢的氣象衛星。外媒認為SC-19的載具就是東風-21或KT-1的改型。

在軍用太空技術領域,中國多次展開反衛星試驗,並可能已經擁有「大氣層外攔截與打擊飛彈」。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國太空項目」分析師庫拉基表示,美國是時候推進對華太空合作了。拉基先生認為,從商業角度來看,開展對華太空合作,一方面能擴大美國技術出口,另一方面能減輕美國在太空研究領域的資金壓力。拉基先生說得其實並不全面,美軍偏重GPS等衛星星座的通信支持,如果在戰時都被打壞了,那麼整個美軍可以都將束手無策,更別提繼續作戰了。

GPS III衛星,目前的III也發展迅速

事實上,美國目前有不少涉及太空項目的機構和企業,都期望與中國開展合作。一些美國航天企業如果能將部分非核心生產線搬至製造業發達的中國,將能大大減少成本支出,提升國際競爭力。如果美方能向中國轉讓部分非最先進民用太空技術的話,美方還能獲得巨額資金。另外,如果美國太空機構能在探測火星等重大項目上與華合作的話,還可減少研發支出。

美國空軍空間司令部能耗構成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