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資深吃貨,對美食的定義是,色香味營養俱全。在西方甜點面前中式傳統點心成為了過時的玩意。心靈手巧的MM都去學習製作馬卡龍了,各種西點烘焙課程早已人滿為患,可見要找一個會做中式甜品的人有多難。中式甜點到底魅力何在?還真沒有幾人能說得出來。那不妨同去品一品那些需要傳承的經典老派甜點。
杏仁豆腐是漢族傳統名點之一,屬於甜點。主要用甜杏仁磨漿後加水煮沸,待冷凍凝結之後切塊而成,因形似豆腐而得名。秋季天乾物燥容易上火,所以正確食用杏仁,能夠達到生津止渴,潤肺定喘,滑腸通便,減少腸道癌的功效,但過量服食杏仁(無論是苦或者甜)會引起中毒,故在食用前必須先在水中浸泡多次,並加熱煮沸。
杭州著名的漢族小吃。酥層清晰,食之酥鬆香甜,別有風味。「出淤泥而不染」是人們對荷花高雅潔麗品質的讚譽,用油酥面製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觀之形美動人。別小看這樣一份點心,它具有食療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脾氣虛,慢性腹瀉之人食用。
要說桂花糕,距今已經有三百多點的歷史了,稱它為老派傳統點心也不足為奇。桂花糕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漢族美味糕點,清甜爽口、桂香濃郁。相傳桂湖的桂花是狀元楊升庵從月宮裡採摘下來的。到了明朝末年,有個小販,他從狀元楊升庵桂花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秋天是食桂的好時節,滿地鋪桂,一壺濁酒,一盤點心,月下訪香,意境絕不會比唱著法頌的咖啡店差。
「荽」是香口的意思,在民間稱謂中,芫荽即是香菜。芫荽餅是廣東中山一帶傳統的點心。由於南北方對此種植物的不同叫法,所以有些人不太了解。很少人能想到香菜還能做糕點,香菜曬乾磨成粉,與糯米粉一起用木質模具壓成芫荽餅,這極具味覺創意的糕點其實並不是創新。根據養生的說法,芫荽餅能利五臟、補筋脈、調食下氣等功效。
被稱為中式的提拉米蘇,紫薯與山藥的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年下將至,聚會少不了,大魚大肉讓腸道里亂了秩序,不妨買一些山藥和紫薯去清清腸道,老方法熬粥喝覺得膩了,不如就試試紫薯山藥糕,外表精緻美觀,對身體也是大有幫助的。
杭州最傳統的點心,具有春季養生調理,術後調理的功效,糕點吃起來比較鬆軟。傳說是南宋時百姓為韓家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製的,糕上有「定勝」兩字,後就被稱「定勝糕」。桂花定勝糕在製作時要選擇上好的江南糯米,有梅花、蟲魚等形狀,緋紅色,輕咬下去,糯軟中夾雜著細而均勻的顆粒,米香里滲出豆香和桂花香,甜而不膩,滿滿的秋天氣息。
雲南特色甜品,甜蜜中不乏清香。老玫瑰糖是雲南大理地區一種傳統食品,在這裡世代居住的白族人在每年的4-5月份採摘自己房前屋後的食用玫瑰花瓣,製作成玫瑰糖。它用新鮮玫瑰通過雲南傳統手法腌制,年頭越陳越香,是這道甜品的靈魂所在。
在北京吃到芋苗是不是在南京大拍檔?這可是老南京人心中最有情結的一樣甜品。在舊時的老南京城中,常見小販挑擔走街穿巷叫賣於街頭巷尾,每聽到叫賣聲,小孩們便會拿個碗或小鋁鍋跑去買。往日只能在秋日享受,現在因芋苗可以冷凍,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享受到這香甜可口,酥爛軟糯的桂花糖芋苗了。如果你想在家自製糖芋苗,煮的時候要放一點口鹼,這樣芋苗煮才會煮出紅彤彤、誘人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