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亞洲高鐵爭奪戰加劇

@ 2017-01-09

對於即將招標的新馬高鐵,外界普遍認為最激烈的競爭將發生在中日之間。和日本政府在海外推廣高鐵的熱切相比,日本企業的參與意願卻沒有那麼積極

《財經》記者 江瑋/文 袁雪/編輯

隨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2016年12月正式簽署高速鐵路雙邊協議,一場圍繞新馬高鐵的爭奪戰將在2017年全面展開。

新馬高鐵將連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全長350公里,設計時速300公里,計劃在2026年12月31日前投入使用。

2016年12月中旬,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馬來西亞行政首都布城共同見證了協議的簽署。「我期待在十年後第一次搭乘火車來到布城。」李顯龍說。

12月下旬,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通號)董事長周志亮表示,公司已經和中國中車以及其他鐵路服務和基礎設施供應商組建財團準備競標新馬高鐵項目。

按計劃,新馬高鐵將在2017年四季度開始招標。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已經有多國企業表達了參與建設的意願,在亞洲鐵路市場上有過多次交鋒的中國和日本將再次成為主要競爭對手,其他潛在競爭者還包括韓國、德國、法國等。

新戰線——新馬高鐵

作為馬來西亞經濟發展計劃的一部分,馬方在六年前提出了建設新馬高鐵的主張。2013年2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啟動新馬高鐵項目。當時雙方曾以2020年開通為目標,但鑒於工程的規模和複雜程度,這一目標時間後來被延遲。

2016年7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簽署諒解備忘錄,就初步細節達成共識。12月簽署的最終協議確認了技術、安全要求、融資、採購、監管框架以及海關、移民和檢疫等方面的安排。李顯龍表示,這是一項複雜的工程,但雙方都有強烈的政治意願推動這一項目。

新馬高鐵將是東南亞首條跨境高鐵路線。這項工程預計將耗資150億美元。建成後,來往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的時間將從現在的開車四五個小時縮短至90分鐘。

規劃中的路線有15公里在新加坡境內,剩餘335公里在馬來西亞境內,一座橫跨柔佛海峽的高架橋將銜接兩國高鐵線。沿線將設8個站點,其中7個位於馬來西亞境內,分別是伊斯干達布蒂里、峇株巴轄、麻坡、亞逸極樂、芙蓉、布城和吉隆坡。新加坡的總站設在裕廊東,位於將成為新加坡第二商務區的裕廊湖區。

據《財經》記者了解,新馬高鐵將提供三種服務,分別是往返新加坡和吉隆坡的直達服務、往返新加坡和伊斯干達布蒂里的接駁服務和往返伊斯干達布蒂里和吉隆坡的馬來西亞境內服務。在新加坡的裕廊東站和馬來西亞的伊斯干達布蒂里站、吉隆坡站將設有關稅、移民與檢疫設施,離境乘客只需一次通關。

對於馬來西亞而言,這條鐵路的意義將超越交通工程本身,它將創造使馬來西亞沿線城鎮得到發展的機會。「這不僅是建設一條鐵路,而是使這個國家的南部走廊變成一個經濟發動機。」馬來西亞高鐵公司(MyHSR)CEO穆罕默德·諾表示。

他舉例說,這條鐵路類似於英國的高速鐵路2號項目,通過促進英國中部經濟的發展來實現各地區平衡增長。

按照計劃,新馬雙方將在2017年早些時候確定聯合開發夥伴(JDP),為項目運營、技術和採購事宜提供建議。兩國還將成立一個由政府高級官員組成的雙邊委員會對項目的相關事宜進行監督。

穆罕默德·諾表示,招標文件將在2017年四季度發布,參與投標的公司將有一年的時間來提交文件,然後由新馬兩國進行評估。

李顯龍在近期表示,世界上好幾個高速鐵路系統都在努力遊說希望拿到這份合同,其中包括日本、韓國和中國。「每一個都有它的優勢,評估這些競標方、決定哪個從整體而言是最好的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李顯龍說。

新馬兩國各有考慮

馬來西亞陸路交通委員會主席賽·哈密德此前透露,在對外發出信息徵詢書階段,就有98家企業向馬方提交了關於項目執行的書面建議。儘管對新馬高鐵表示出興趣者甚多,但外界普遍認為最激烈的競爭將發生在中日之間,中國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由東日本旅客鐵道、住友、日立等組成的日本企業聯合體。

新加坡《海峽時報》此前報道稱,新加坡方面偏向於在車輛和信號系統方面經驗豐富的日本企業;而需要承擔絕大部分費用的馬來西亞則更傾向於中方。

一位日方知情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日本首相官邸在推動高鐵出口上表現熱切。事實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將鐵路及其相關設備走向海外列為日本增長戰略的重要支柱。

去年11月在納吉布訪問日本期間,安倍晉三表示強烈期待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的高速鐵路計劃採用日本的新幹線模式。納吉布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安全是最優先考慮,但作為馬來西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基建項目,費用問題也很關鍵。

在訪問日本的前十天,納吉布到訪中國。訪華期間,他曾搭乘京津城際高鐵往返北京和天津,實地考察鐵路運營情況。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向納吉布介紹了中國高鐵發展情況。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對《財經》記者表示,相比日本企業,中國企業在工期、造價上優勢明顯。

去年5月,時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率領中國鐵路代表團訪問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隨他一同出訪的包括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通號等中國企業和銀行代表。盛光祖在吉隆坡表示,中國高鐵在技術、裝備、性價比方面具有優勢,安全方面有保障。

中方已經先行一步。2015年12月,中國中鐵和馬來西亞依海控股有限公司組成聯營體,收購了位於吉隆坡中心地區的「大馬城」項目60%股權。大馬城將是新馬高鐵在吉隆坡總站的所在地。

上述日方知情人士表示,和日本政府在海外推廣高鐵的熱切之情相比,日本企業的參與意願卻並沒有那麼積極。「一個原因是在海外建高鐵的回報率並不高。中國看起來採取一些補貼措施,雖然日本也會使用優惠貸款來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但依賴於政府扶持的企業通常不可持續,這也是為何日方企業雖然不是消極但也沒有那麼熱切地想要參與。」

新馬鐵路的運營將面臨其他交通方式的激烈競爭,諸多廉價航空公司已經在提供新加坡到吉隆坡之間的航線服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在去年7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新加坡和吉隆坡之間每天有45個航班。如果高鐵定價太高將無法吸引乘客,定價太低又無法收回成本。在沿線各站進行城市開發對新馬高鐵的盈利前景至關重要。

這方面正是日本企業的優勢所在,日本企業對鐵路沿線開發有豐富的經驗。但在印尼雅萬高鐵項目競爭中,中方也強調了其沿線開發能力,提交的方案中有30%的利潤來自沿線開發,而日本方案在路線開發模式上沒有進行具體測算,未能體現出日本的優勢。

亞洲鐵路市場上的老對手

中日之間在亞洲高鐵市場上已經有過一次交手。2015年,在印尼與日本的競爭中,中國高鐵成為最後的贏家。從印尼首都雅加達至萬隆的高鐵項目將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成為中國高鐵整體走出去的第一單。

但日本沒有放棄印尼市場,仍就雅加達和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之間的鐵路高速化計劃與印尼保持磋商。在雅萬高鐵項目失利後,日本政府與企業加強了合作,以「官民一體」的形式加強新幹線的推銷力度。

2015年12月,印度與日本簽署了價值120億美元的高鐵協議。印度將採用日本新幹線技術建設連接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的鐵路,這將是印度第一條高鐵。鐵路預計總長505公里,建成後兩地通行時間將從七八個小時縮減至兩小時。

另一方面,中國的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則與印度本地企業組成聯合體展開了對新德里至孟買高速鐵路的可行性研究。中國中車在印度的首個鐵路工廠也在去年夏天正式投產。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台後,提出印度鐵路升級計劃,其中包括建設長達5847公里「鑽石四邊形」高鐵網,連接人口最多的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和欽奈四大城市。

在東南亞的泰國,日本與中國分別展開了不同路段的鐵路規劃和建設。從曼谷至清邁的鐵路將引進日本新幹線,可行性研究已經展開,預計將在2018年開工。

而曼谷至呵叻段鐵路則將作為中泰鐵路第一階段項目於今年初開工建設,計劃在三年內完工。整條路線即曼谷-廊開線將在未來五年內實施建設。延伸至廊開的鐵路將與中老鐵路相連,經寮國磨丁和中國磨憨,抵達昆明。2016年12月25日,中國寮國鐵路全線開工儀式在寮國北部琅勃拉邦舉行。

王夢恕表示,中泰鐵路在泰國北部將與正在修建的中老鐵路連接,泰國與馬來西亞已經就曼谷-吉隆坡鐵路合作展開協商,未來將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相連,構成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首刊於2017年1月9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