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他哥黯然撤出敘利亞:戰鬥力只及美國航母二十分之一

@ 2017-01-09

1月6日,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宣布,根據俄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普京的命令,俄羅斯在敘利亞的駐軍開始縮減,俄軍駐敘利亞的航母艦作戰群的任務已完成,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和彼得大帝號核巡洋艦及護航艦艇將首批撤離。

俄軍駐敘利亞總司令卡爾塔波洛夫表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編隊在敘的戰鬥任務已完成。該編隊在敘利亞的兩個月時間裡,艦載機飛行員共執行了420架次戰鬥飛行任務,摧毀恐怖分子設施1252處。

從去年10月中旬開始,俄羅斯海軍搜羅家底,派出幾乎全部最有戰鬥力的大型戰艦,由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和核動力巡洋艦彼得大帝號為核心,組成了俄聯邦海軍史上最強艦艇編隊陣容,赴敘利亞地中海沿岸,執行進一步打擊IS武裝的任務。這也是俄聯邦海軍自1991年成立以來,首次派遣航母戰鬥群赴海外執行作戰任務。

然而作戰的歷程並不一帆風順,在從北方艦隊摩爾曼斯克軍港啟程赴敘利亞沿海的一路上,庫茲涅佐夫號始終冒著黑煙,庫茲涅佐夫號的動力系統始終令人擔心,十幾年各種災難不斷,發生過鍋爐爆炸,艙室著火等多起奇葩事故,有分析這些症狀大多數是娘胎裡帶的,該艦在下水之初就頻繁發生動力事故,俄海軍始終沒搞定,這也是褲艦服役至今才首次戰鬥出航主要原因。與之鮮明對比,中國海軍遼寧艦的蒸汽輪機就讓中船和海軍調教的相當完美,運行順暢,從沒發生過故障。

俄羅斯海軍對這支由6艘戰艦、1艘潛艇、3艘支援艦組成的史無前例的強大打擊力量寄予了厚望。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艦長、海軍上校弗拉季斯拉夫·馬拉霍夫斯基在艦隊抵達敘利亞沿海是曾對記者說:「其他國家的飛機都不敢靠近俄艦艇50公里的範圍內,因為他們非常清楚我國戰艦的威力「。不過,話音未落,俄羅斯就自己掉了兩架艦載機,這太尷尬了。11月14日,一架米格-29艦載戰機在敘利亞執行完轟炸任務以後,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降落期間墜入地中海。12月3日,完成敘作戰任務後,一架蘇-33艦載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斷裂而衝出甲板墜海,飛行員彈射逃生,沒有受傷。 在20天內俄羅斯海軍艦載機發生兩次重大墜機事故。有網友評價:按照這個每三周摔一架的速度,俄海軍還能在敘利亞還能堅持10個月。不過這次俄海軍堅持了2個月就草草收場,而原定的赴敘利亞作戰計劃是4個月。

有軍事專家分析指出,此次俄海軍艦載機在短時間內兩次失事墜海,反映出他們在航母運用上的窘迫。戰機墜海不是無緣無故的,在庫茲涅佐夫號赴敘利亞執行打擊任務之前,就有很多國家相關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士不看好俄海軍的手藝。

另一方面,一艘排水量6萬多噸的航空母艦,配備10架蘇-33艦載戰鬥機,2架單座米格-29KR戰鬥機和1架雙座型米格-29KUBR,以及配套支援的數架搜救、反潛和預警直升機。在兩個月的部署時間裡,只出動了420架次戰鬥飛行任務,這個出動率也是非常低的。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首先看俄羅斯空軍的表現。

從2015年9月30日,俄空軍在敘利亞展開空襲行動以來,作戰表現令各國同行們刮目相看,他們以不到兩個航空兵團的戰機,出動架次已接近理論極限,這對於指揮、情報、裝備保障、後勤供應都是巨大考驗。到2015年12月27日,俄羅斯空天部隊總司令邦達列夫聲稱,俄軍在不到三個月時間裡共完成了5240架次戰鬥飛行,轟炸了10000個以上的地面目標。這意味著,俄羅斯空軍在100天裡,使用不到30架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每天執行50架次以上的戰鬥起飛。

圖片:俄羅斯空軍開始使用紅星來表示戰機出動架次,一顆星代表10次戰鬥任務起飛,這架25號蘇-34上面的12顆紅星表示已經執行了120架次轟炸任務。

按照正常的任務強度,部署32架戰機的理論晝夜出動極限應為96架次,即每架戰機日出擊3架次。但這只是理論值,例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先進空軍,在裝備保養處於理想狀態,後勤供應良好的情況下,大約能長期維持每架戰機每晝夜出擊1.5次,32架戰機每天可完成48次戰鬥起飛,也可在短時期內維持64架次的高強度。到2016年5月,俄羅斯空軍在六個月的空襲行動中,戰鬥起飛出擊超過了10000架次,前期每天出動40架次,後期則每天出動60架次,出擊頻率和作戰能力已經遠遠超過美歐空軍。有軍事專家評價,蘇聯解體後二十多年間接近崩潰的俄羅斯空軍,可能已經復甦,重新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巔峰狀態。

而在俄軍空襲之前,以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端武裝組織空襲了一整年,共有11個國家的上百架戰機實施空襲約6000架次,自稱摧毀了8700多個目標。

我們再看看海軍同行們的表現。

2016年7月13日,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CSG 8)完成了6個月的海外部署,返回諾福克母港修整。在六個月內,不算戰鬥機訓練飛行和支援飛機起飛架次,僅杜魯門號的艦載戰鬥機就完成了2054次戰鬥起飛架次,投擲1598枚精確制飛彈藥,進行了近距離空中支援。

在2016年12月30日,艾森豪航母打擊群也結束了在中東的6個月部署,回到諾福克母港,一系列數據也顯示出強大的任務強度和戰鬥力。艾森豪號的艦載機聯隊各型飛機在6個多月時間裡總共飛行12280架次,包括9000次航母彈射起飛和13000次攔阻著陸或觸艦復飛。其中執行打擊極端武裝的戰鬥飛行架次共1900多架次,投擲1220枚精確制飛彈藥共648噸。在不到200天裡,平均每架艦載機機每天都要飛一架次以上,每次2~3個小時。

美國艦載機飛行員的起降強度是很大的,根據美國海軍航空兵《3740航母考核指導》,駕駛T-45教練機進行航母考核的普通學員,每天能飛6個起落,教官學員最多每天飛10個起降,每天保證10小時睡眠,每架次不超3.5小時,全天累計不超5小時。

2016年10月20日,美國航母尼米茲號進行例行的艦載機著艦考核,在不到兩天半時間裡起降399架次。飛行甲板認證是艦載機部隊具備上艦能力的重要一環,對艦載機聯隊和航母甲板部門都是一次考驗,第一天有50架次飛機著艦,第二天70架次著艦,第二天夜間40架次著艦。總計399架次。這意味著美國尼米茲核航母用兩天半時間就能完成庫茲涅佐夫號兩個月的任務。

現代航母一般採用的是連續出動的方式,航母以1-2個小時為作業周期,每個周期出動一個波次飛機,第二攻擊波起飛之後,第一攻擊波開始降落,實現起飛-降落-甲板定位-維護-再次出擊的循環作業,尼米茲級航母在連續出動的方式下,每個波次能夠出動的作戰飛機大約在15架左右。在攜帶精確制導武器時,每架作戰飛機都可以精確地攻擊兩個或三個預定目標,一個攻擊波次能夠打擊的單獨點目標數量為30~45個。

不光是核航母擁有強大的打擊力量,美國的兩棲攻擊艦也一樣有強大的出擊率。例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VMA-331艦載機中隊,1985年開始改裝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該中隊與其他5個中隊的86架AV-8B,搭載塔拉瓦號和拿騷號等兩棲攻擊艦,參加對伊拉克的空襲,在45天內共出擊3342架次,投彈2700噸,被擊落5架。平均每天出動74架次。

理論上,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艦載機聯隊,編有4個艦載戰鬥攻擊機中隊,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共44架;1個艦載預警機中隊,5架E-2D「鷹眼」預警機;1個電子戰攻擊中隊,5架EF-18G「咆哮者」電子戰攻擊機;1個反潛直升機中隊,11架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和MH-60H「黑鷹」救援直升機。

尼米茲有4條彈射器,高峰時可以在一分鐘內彈射8架飛機上天。美國海軍為尼米茲級航母設定的艦載機高峰出擊率是每天230架次,但只能持續4天,之後將轉為持續出擊,這時每天的出擊頻率將下降到120架次,完全換裝FA-18E/F戰機的數字是150架,可持續一個月,共26天。經過幾天修整,還能再持續出擊一個月。

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如果大打出手,那麼在開戰的一周內,可以在前四天使用高峰出擊,每晝夜出擊250架次,後三天降低為持續出擊,每晝夜出擊150架次。一周內可出擊1450架次,每艘尼米茲級航母可以在一周內攻擊2500~3000個地面目標,這是一種非常令人恐怖的打擊能力。在2013年因指控敘利亞在內戰中使用化學武器,美國威脅對敘利亞動武,美國戰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克里斯托夫·哈默曾聲稱,美國海軍位於地中海的航母打擊群,用一個小時就足以消滅落後的敘利亞空軍,目前看美國人的這種叫囂是有一定根據的。

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在兩個月時間裡可以戰鬥起飛超過9000架次。而庫茲涅佐夫號在兩個月的戰鬥時間裡出擊420架次,中間因為兩次艦載機墜毀,導致航母無法回收飛機,艦載機不得不轉移到敘利亞拉塔基亞附近的赫梅明空軍基地,有大約半個月時間裡的不少架次是在陸地上進行的。如果以戰鬥起飛架次來衡量戰鬥力,粗略的計算,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戰鬥力只相當於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二十至三十分之一。

所以,平甲板彈射器才是王道,才是航母發展的正確路線,幸好中國海軍的第一艘平甲板蒸汽彈射航母正在上海建造,預計2018年末或2019年初下水,到2021年末或2022年初,人們可以見到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平甲板彈射型國產航空母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