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具有毀滅性的威力,而且按照公認的說法,爆炸後的輻射和其他污染後患無窮。有這樣一個地方,被各種核彈以各種方式的爆炸炸了240次之多!這或許成為了人類到目前為止被核爆次數最多的地方
這就是俄羅斯的新地島。新地島位於俄羅斯北部海域,巴倫支海和喀拉海之間。其南北延伸達數百公里,而東西之間則十分狹窄,為三公里左右。所以整個島呈現出了狹長的狀態。島嶼本身有一半是在北極圈內,氣候比較寒冷,每年有大半時間處於大雪天氣。
新地島的動物資源還算比較豐富,環境也不錯:更為關鍵是的,新地島遍布花崗岩岩層,這是地下核試驗的理想場所。新地島因為本身比較大,儘管氣候寒冷,但也擁有上千居民。
50年代開始,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核試驗。而隨著核彈當量越來越大,位於俄國內陸荒漠的試驗場已經顯得面積不夠了,必須另外尋找試驗場。蘇軍最終把新的核試驗場定在了新地島,並開始遷移當地的居民。
1954年,俄國人的新地島核試驗場建立完畢:在苦寒當中的建設工程是十分艱苦的。伴隨著冷戰的白熱化,俄國人把新地島當成了展示肌肉的最佳舞台:一枚枚當量駭人的核彈開始在這裡炸響,每一聲都讓美國和西方世界顫抖。
就在1954年當年,新地島迎來了第一次核爆:一枚裝藥20萬噸的核魚雷在島內的一個海灣內炸響,巨大的海嘯和衝擊將實驗軍艦悉數摧毀,並湧上了陸地。
50年代中葉,俄國人開始把實驗百萬噸級氫彈的任務放到了新地島。這裡迎接的第一枚氫彈當量為200萬噸,100倍於廣島原子彈!
俄國工程師仿佛井噴一樣的研發了大量核彈,而在當時全核戰爭的極端思路下,這就是國家最強大的火力,一旦開戰就會直接扔向對手。為了向西方展示自己毀滅世界的能力,在50年代末的短短兩年時間裡,俄國人就在新地島上爆炸了近30枚核彈!這時,新地島的名氣已經在全世界打響。
博物館內大伊萬核彈的模型
真正讓新地島留名青史的則是那枚爆炸當量為5000萬噸的「大伊萬」超級氫彈。其爆炸後,升騰起的蘑菇雲達到了70公里的高度,瞬間的輻射雲和塵埃就覆蓋了半徑數百公里的範圍,甚至連投擲核彈的飛機在逃出上百公里後都被衝擊波打的近乎失控。全球的通訊都受到了影響,蘇軍和美國軍隊部署在北極前沿地區的雷達出現大面積損壞和失靈。大伊萬以人類歷史上爆炸的最大當量核彈載入史冊。西方永遠記住了這個撒旦誕生的地方:新地島。
當冷戰進入最尖銳的對峙後,俄國人在新地島炸響的核彈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在1961年9月-11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新地島進行了26次核爆。1962年,因為古巴飛彈危機的緣故,俄國在當年年底最後4個月的時間內在新地島集中炸響了40枚核彈,其中包括數顆千萬噸當量級的核彈。後來,因為美蘇之間的協議,新地島核爆基本轉入地下核試驗。到蘇聯解體,新地島一共炸響了240枚核彈——其中有10枚是千萬噸當量級別的。很多地方已經成為了遍布巨大彈坑的「月球表面」。
核試驗中被摧毀的靶船
但令人驚訝的是,新地島居然是一副生機盎然的場面,要是不明說,你根本不知道這裡是世界爆炸核彈最多的地方。在大伊萬炸點附近5公里以外,已經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新地島沿岸成為了北極熊、海豹們喜歡光顧的地方。森林內各種野生動物都很豐富。而在這座島上,居然還有人類聚集地,除了原住民以外,更有當年跟隨核試驗場定居在此的人們。島上人口超過了10000人,甚至擁有配套的學校和幼兒園、醫院,還有小工廠和一定的道路。誰也不介意這裡的過去,不過也沒有任何人因為居住在這而被輻射殺死或是患病。根據權威機構的檢測,新地島的核輻射數值比起歐洲其他地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或許證明了:核彈毀滅地球和人類的說法,過於誇張了。
風景優美的新地島,有一定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