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則由俄羅斯衛星網的報道,根據專家分析稱,中美兩國的核潛艇的差距明顯,可能差距在45年左右。有網友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所以這個答案讓國民值得深思。一個國家的核潛艇作為其重要的國防軍事力量尤其是在戰略核威懾上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領域,核潛艇技術的落後也就意味著在這一方面我國依然缺乏技術支持。關於中國的核潛艇實力終究如何,是否正如俄羅斯軍事專家那樣的分析,還需細細的考究。
倘若專家是從數量以及性能等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就過於片面,畢竟這些數據的基礎是在於國家軍事發展方面,中國和美國的歷史起點不同,單純的從這些方面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就太沒有說服性了。技術實力的差距不僅是因為創新能力上也在於時間和投入方面的影響。從縱向比較上來看,中美的海陸空三軍組成在比例上有很大的不同,這點就在很多方面有所影響。反觀美國,美國的大部分核潛艇中都把核彈頭裝配在名為「三叉戟」的潛射戰略彈道飛彈上。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裝配彈道飛彈的核潛艇就成為了美國在潛艇戰中重點的核打擊力量。可以想像1艘「俄亥俄」級核潛艇能夠裝備24枚「三叉戟」飛彈,而這每一枚飛彈都可攜帶8枚核彈頭。這一艘潛艇能夠分分鐘摧毀世界上任意一個國家,這種威力是何等的可怕啊。
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核力量主要是以陸基為主的固定式發射井以及機動發射飛彈等,並不具有靈活性和能動性,這就在核競爭上處於了劣勢地位。
中國海軍在裝配彈道飛彈的核潛艇上數量處於劣勢,而且其發展時間和發展技術方面較為落後於西方國家這就讓海軍核潛艇尚處於一個技術斷層階段。尤其是在第一代代號為091的核潛艇和092的核潛艇服役後的這一階段是一個技術空白時期,這個技術斷層讓我國的技術方面一直處於不利地位,所以還是要大力的加大研究和開發核潛艇的建造力度,以加快我國核潛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