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建成世界最先進海防,日軍不敢靠前,清軍主將未開一炮逃跑了

@ 2017-03-21

日前,2016年度遼寧14項考古成果公布,大連明清海防遺址上榜。

遼寧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區域主要是大連金州區等。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屬於明代的海防遺址點32處。 發現清代的海防遺址點72處,其中水師營碼頭舊址1處、城址及兵營址(含練兵場)9座、堡壘6座、炮台23座、彈藥庫1座、船塢廠及其相關設施7處、燈塔1座、防禦性工事及戰場遺蹟15處及其他相關遺址9處。

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朝甲午戰爭之前,有見識的北洋大臣李鴻章來到金州巡視,發現大連灣地理位置驚人地重要,在國庫虧空的困境下,說服了朝廷,耗巨資修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炮台,並引進了120多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克虜伯要塞炮。就大連灣的清軍裝備來說是超過日軍的。

為何說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完備的海岸防禦工事呢?大連灣海防建設歷時七年,築有炮台、碼頭、水雷營等,其中炮台包括海防炮台5座、陸防炮台1座。 6座炮台之下,修有盤山道,糧彈供應充足。6座炮台共有38門火炮,其中24門為射程6公里的全方位射擊的大口徑克虜伯式海岸炮,可以控制整個大連灣和大窯灣海面,向西還可控制金州城。大小炮彈246萬餘顆,上海製造局運來的快炮,自製的德系槍械600多支,槍彈3381萬多顆以及馬匹、行帳等各種軍需,儲備非常豐厚,當時被稱為「北洋精華」。

甲午戰爭1894年11月,金州被日軍攻占之後,連日軍都畏懼大連灣內設有重炮不敢貿然輕進。再看看大連灣清軍守將趙懷業。得知日軍日漸逼近,萬分驚恐,立即向李鴻章告急,要求增兵。李鴻章訓斥他說:「旅順兵單,同一吃緊,豈能分撥過灣,可謂糊塗膽小,汝等只各守營盤,來路多設地雷埋伏,並無守城之責。」

趙懷業受斥後,不思加緊備戰,反而派人把軍糧、軍服運到煙台,換成白銀,化成私財。11月6日,竟沒放一槍一炮,丟棄大連灣炮台群,領著3000多步騎,慌慌張張逃向旅順。

1894年底戰爭結束時,清廷將他捕捉,交刑部議處,並查抄了他的家產。正所謂: 一將之錯委,終鑄舉國之恥辱;一人之怯懦,永成民族之遺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