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來說,二戰中消滅一個美軍有多難?

@ 2017-01-08

我們中國都知道一件事,甲午戰爭開始前北洋水師訪問日本,據說當時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看見 清兵水手在大炮上晾衣服,於是斷定,儘管北洋水師擁有日本沒有的巨艦,但打起來一定會輸,理由是「軍艦大炮是寶貴的東西,這麼輕視武器的人不會好好應用它。」

這個故事在中國是被傳了上百年的隱痛,在日本影響也不小,不過是作為成功的典範被尊守,從此日軍就走向了一個極端:認為武器是天皇賜予的神聖的東西,萬萬不可褻瀆。

日本二戰時因為有嚴格的戶籍管理,徵兵工作進行非常簡單,日本民間經常戲言,每名日軍的命只值一毛五分。因為日本軍部徵兵時 寄徵兵信的郵費只是 一毛五。

而一把三八式步槍價格是 100日元,所以日本新兵訓練時,不小心把步槍擊針掉到地上,都是了不得的大事情,可能導致整隊新軍被罰跑兩千米: 你們這群廢物比步槍便宜多了!

二戰與美國開戰前,有日本軍官在美國看到美國人對待武器:

美國兵毫不在意的騎在大炮上拍照合影。

於是日本人很快想起了 在大炮上晾衣服的北洋水師水手,於是他們也得出結論:這麼不尊重神聖的武器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儘管國力強大,但是面對有精神力量的日軍,美國必敗!

但實際上美國相比當時的日本,是個相當現代化的國家,在1930年代末就普及了汽車,而相同的汽車普及率日本要在1970年代,中國是2010年代才達到,所以每個美國人對機械都很熟悉,而槍枝更沒什麼神秘的,而當時的日本呢?很多農村出身的士兵參軍前連汽車也沒見過。

對於當時的日本和中國這樣的落後國家,需要國家宣傳把寶貴的武器」神聖化」,來提高素質不高的士兵使用武器的意識,

但對於熟悉現代文明的美國兵來說,這完全沒必要啊!美軍對武器的看法是完全的工具,該怎麼用就怎麼用,既不會像農民出身的中國士兵那樣毫無保養意識,也不會像日軍那樣當祖宗供著。

美軍對人的重視,體現在後勤方面,比如說,二戰中的美軍幾乎所有有條件的艦艇,都配有冰淇淋機!

二戰中,美國海軍撈到了落水的飛行員,就可以去飛行員所在中隊所要和飛行員體重相同的冰淇淋全家桶作為獎勵(據說夠160人吃)。

而日軍呢?除了最豪華的大和號等少數戰艦因為需要招待高官,所以有西方水平的餐飲供應以外,其他的軍艦就吃得一般了,這還是相對西化的日本海軍,至於日本陸軍,在給士兵的後勤供應和餐飲方面簡直是漠不關心!

有的朋友會拿同期中國軍隊的飲食和日本陸軍來對比,或者拿出日軍有牛肉罐頭來反駁,但我要說,二戰期間的中國軍隊的後勤,本身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標準,日軍後勤勝過同期中國比,說句不好聽的就像說 「你身高比郭敬明還高」一樣,根本不是誇獎好嗎!

在著名的印度 --英帕爾作戰中被牟田口中將 統率的近10萬日軍,在後勤幾乎斷絕的情況下被命令在叢林裡不斷前進,這種地方運輸後勤非常困難,於是前線日軍的口糧最後每人縮減到每天0.3兩米飯。

當下級日軍要求增加補給,至少讓士兵把飯吃飽的時候,日本陸軍上級的回答:「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

這意思是認為日軍可以吃草打仗!

以上對後勤,對武器認識的不一樣,最後的反映就是戰績上,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面對蘇軍雖然慘敗,但根據現在解密史料看傷亡基本和蘇軍相當。

但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和美國的傷亡比例甚至比 中國對日本更高!

瓜島戰役:從1942年8月開始打了6個月,美軍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

拉包爾戰役:從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美軍陣亡約2000人,傷3000人。日軍陣亡官兵總數在2.5萬人以上。

馬紹爾群島戰役:美軍陣亡和失蹤人數為568人,負傷2108人。斃傷日軍約1.1萬,俘虜329人。

菲律賓戰役:從1944年12月到1945年5月,美軍傷亡6.2萬人,日軍傷亡和被俘達45萬人。

沖繩戰役:從1945年3月到6月,美軍陣亡1.3萬,受傷3.6萬,另有2.6萬人的非戰鬥傷亡;日軍十萬守軍,除9000餘人被俘外,其餘全部被殲,沖繩島的平民有7.5萬人死傷。

總的傷亡比甚至達到了驚人的1:10以上。當時的日本本土只有7200萬人,而同期的美國人口卻有近1.5億。 人少的一方卻毫不珍惜人力資源,在後勤和作戰思想上輕視人命的價值,所以輸了也是必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