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岐看到後台有很多留言都是關於小孩的,說實在的,這孩子身體一出現問題,整個家都急得團團轉,做父母的真是為孩子操碎了心啊!
生活中,人們的疾病五花八門,但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經過再三診斷,還是從脾胃那裡找到了發病的根源。
這裡小岐先解答一個後台朋友的問題:他家小孩有鼻炎,鼻子總是感覺堵,有鼻涕,面色不好,但精神狀態還不錯。
其實說了這麼多鼻炎的特徵,最突出一點的則是面色不好,直接看出脾胃問題。所以只需要先吃一點通竅的藥物,之後直接調理脾胃就可以啦。
這是因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在五行裡面,土生金,也就是說,土是金的母親,也就等於脾胃是肺的母親,按照中醫里「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這個治療原則,如果肺虛,那麼就要補肺的母親脾胃啦。
再額外囉嗦一下,脾胃和腎的關係。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疑惑:為什麼我的孩子生長緩慢?
脾胃和腎,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後天生化之源。腎精,是從先天繼承來的,出生後,就通過吸收的精微物質,再結合先天之精,最後形成腎精,儲藏在腎中,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以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影響腎精,導致孩子生長緩慢。
那麼,回到脾胃這個主題上,家長該怎麼給孩子調理呢?小岐先著重說一下脾胃積滯的問題。
小孩食積很常見,但家長要明白一點,食積會導致小孩脾胃不好,而食積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喂養不當,比如,小孩子喂飽了就睡覺,這恐怕也是很多家庭的習慣吧,殊不知這樣很傷脾。
調理這種食積,可以用焦三仙,就是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的合稱,如果加上焦檳榔,就叫焦四仙;另外常用的是萊菔子,也就是蘿蔔籽,具有下氣導滯的作用,還可以化痰;有的時候,我還會使用雞內金。
雞內金如果生用,化瘀的力量比較強,給孩子用通常用炒的雞內金,中藥的名字叫炒雞內金。
再來看一個案例吧:
孩子六歲,胃口不好,有口氣,會伴有肚子痛,且按著比較硬,疼痛的時候面色發青。
根據這些特徵,我們可以分析有口氣是因為孩子的胃氣上逆,脾胃受傷有積滯會導致肚子痛和硬,面色發青則是氣血不通暢造成的。
再看看小孩的舌苔,舌苔較厚且滿,尤其是舌苔中間位置,說明有積食,積在脾胃。
所以他需要消食導滯,一邊可以用消食化積的藥,一邊需要通腸腹:
1、焦三仙再加萊菔子,化痰導滯,焦檳榔來行氣。
2、保和丸,吃幾天即可。
3、小兒捏脊/捏積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