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最初來此只是經商掙錢一直懷念中國,因國際局勢轉變思想

@ 2017-01-08

在馬來族、華族、印度族三大族當中,華人眾多,人口約占該國25%, 是眾多國家當中除新加坡外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華族在馬來西亞的發展中 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緣於華族在經濟上和歷史上的原因。

早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已有中國人到達馬來半島南部和加 里曼丹島北部,也即今天的今東馬地區,到了唐朝和清朝,更多的商人乘船 來到馬來西亞經商貿易。1786年8月11日英國人萊特上尉宣布占領檳榔嶼, 華僑人數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檳榔嶼成了英國人第一個鼓勵華僑移民的地 方。1841年英國人占領馬來亞以後,急需勞力開發新的殖民地,從中國大肆 掠奪華工運人馬來亞,用各種方法鼓勵中國人移居馬來西亞。由於華人移居 馬來西亞的歷史悠久,人數眾多,19世紀末已形成一個獨特的華人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馬來西亞的絕大部分華人與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 的華人一樣,把中國看做是自己的國家,關心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他們到馬 來西亞只是為了謀生,最初並不打算長期居留下去,大多數華人對馬來西亞 的政治活動不感興趣,他們主要從事經濟活動。他們的生活習慣、宗教意 識、語言風俗,基本上都是國內的翻版。作為中國人在馬來西亞的第一輩, 無論是從血緣還是民族特徵來看,那時他們還沒有形成新的民族,他們的 結構僅能稱為華僑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 涌,大英帝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統治土崩瓦解,一向被認為在東南亞各國 中民族意識較薄弱的馬來西亞,也終於在1957年宣告獨立。幾個世紀以來, 馬來西亞華人不僅為開發馬來西亞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也為馬來西亞的民族 獨立、社會進步和發展民族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來西亞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華人社會 本身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華人的認同觀念也在發生轉變。1955年4月,中國 和印尼簽訂了「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為解決雙重國籍問題提供了法 律根據,加入馬來西亞國籍的華人人數日益增加。到1957年年底,大約有 2/3的馬來西亞華人加人了當地國籍。到了 1982年,在420多萬華人中,只 剩下2萬人未加人馬來西亞國籍。馬來西亞華人認同觀念的轉變,有利於解 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華僑問題,有利於促進華人與當地民族的團結、合作, 共同為馬來西亞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馬來西亞不僅是東西方民族人種的熔爐,也是東西方文化交融匯合之 地。在馬來西亞,由於多元種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方面的摩擦,華人 族群問題歷來備受關注。由於歷史的原因,文化發展相對滯後的馬來人在政 治上占據主導地位。而文化發展相對先進的華人在政治上則處於劣勢地位。 政治上居於主導地位的馬來人企圖以馬來文化為主建立馬來西亞種族文化, 這遭到了馬來西亞華人的強烈反對。在馬來人與非馬來人的衝突中,很多情 況都與華族密切相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