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5日前後,伴隨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講話,敦促韓國有關方面停止有關「加速」部署「薩德」系統進程,「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韓國在野黨人士赴北京就此問題與中國外長王毅對話後,中方終於就「薩德」一案給出了自己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在韓國「大選年」之際就顯出了一種將首爾現任當局和韓國整體切割的意識。
有分析認為,已遭遇嚴重打擊的執政黨陣營恐怕很難應對在野黨的打擊。這使得親韓國當局的韓聯社、KBS等媒體正極力營造出一種在野黨赴北京「事大賣國」的氣氛。甚至不惜傳播「中國外交部威脅斷交」的傳言。但鑒於北京已經暗示了當前韓國政府「加速薩德部署」的現狀,這或許就顯示出中方的目標可能在於先阻止朴槿惠政府的運作,進而再與新政府進行協商,從而有效解決這一困境。
中國政府希望韓國在野黨能在阻止薩德入韓上起到作用(圖源:Reuters/VCG)
一個薩德 兩種態度
必須承認,「薩德」(THAAD)系統的風波已經成為檢驗韓國朝野對華態度的一種試金石。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議員一行7人已頂著國內壓力踏上訪華行程,嘗試化解兩國在薩德問題上的分歧,推動兩國關係繼續向前發展。相比之下,韓國外交部就大呼美國在韓部署薩德是「主權性、自衛性防禦措施」,並稱在野陣營政治人士訪華「無助於國家利益」。這種水火不容的狀態正在和韓國的選舉季節形成對照。
事實上,這種事件早在半年之前就有過類似的預演:就在2016年8月9日,以金映豪、金炳旭為首的六名「共同民主黨」知華派議員也訪問北京,並嘗試和中國官方接觸。這一行動被當時尚未彈劾但已經深陷弊案的朴槿惠(Park Geun-hye)政府反對,並遭其國防和外交部門抵制,稱「無論這些訪華議員的真實意思是什麼,他們的行動最終都會強化中方立場,深化韓國國內的分裂」。不難發現,半年後的今天,雙方在類似觀點上仍然針鋒相對。
而今,伴隨著韓國已經因朴槿惠下野和選舉季節進入真正的「分裂」局面,首爾當局和在野黨影子內閣的交接就進入了倒計時。而這也成了北京在韓國尋求自己的朋友和敵人的時刻。對此,就有韓國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希望韓國先「放緩薩德部署速度,並期待下屆政府會發生政策變化」。
很顯然,如果按朴槿惠政府仍然加速「薩德」部署的局面來說,在首爾已經確定計劃後,北京自然也不會繼續寄希望於韓國現政府能回心轉意。這樣一來,如要阻止朴槿惠政府任期內實現薩德部署這一情況,中國或許到可以期待韓國出現「提前大選,使得政權向在野黨移交」的情況,進而再與新政府進行協商。鑒於在野黨人士也大多對有利於美國並刺激中國的「薩德」不滿,這就讓未來的北京和首爾將因此形成共同語言。
韓國外交已經缺位
當然,韓國執政黨陣營儘管遭遇朴槿惠被彈劾,以及內部分裂等不利局面,但他們恐怕並不想馬上在未來的選舉季節里敗下陣來。在總統下野但部分媒體仍為其服務之際,其對應行動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