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殲15S戰機
【思遠軍事第112期】近日,據俄羅斯軍工網發表文章稱,中國海軍可能會在近期裝備雙座版殲15S型艦載機,未來,不排除中國會再殲15S基礎上研製電子戰機,從而增強遼寧艦和後續航母的作戰能力,這一點讓曾經的海軍大國俄羅斯感到羨慕不已。因此,有網友表示,殲15S戰機已經在網上曝光,表明中國海軍隨時可以接收這種最新改進版的殲15S戰機。
通常來說,單座戰機一般用於執行單一作戰任務,而雙座型則更多地可以承擔多用途作戰任務。這是由於雖然現代化戰機的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已經高度融合,戰機的單一或多用途作戰模式還是很容易讓單獨一名飛行員分心,雙座型戰機可以更好地在兩名飛行員間分擔工作強度。可以想像,在戰場狀況變化極快的空中戰場,一名飛行員要完成駕駛、導航、通信、攻擊和自衛等多種操作動作,很可能發生誤操作,而兩名飛行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誤操作的幾率。
圖為殲15S戰機CG圖
【思遠軍事第112期】因此,即便是像歐洲國家的「陣風」、「颱風」那樣的單座多用途戰鬥機,也有雙座型機型,而美國的F-15E和F/A-18系列都是多用途的雙座型戰機。當然,像殲-20、T-50、F-22和F-35那樣的五代機幾乎是清一色的單座戰機,這是因為五代機的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已經高度信息化。以F-35為例,該機航電系統的中央電腦就有較初級的人工智慧,因此,F-35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有一名飛行員,而是人+人工智慧的二元操縱模式,而大量四代或四代半戰機就不具備這種能力。
目前,中國海軍的殲-15確實也是一種多用途戰鬥機,但它只是在中低強度戰場條件,若在高強度戰場條件下,一名飛行員肯定難以應付複雜多變的空情,因此,中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中,除了要有執行一線防空、對海和對地主攻任務的單座型殲-15,還要有雙座型戰鬥機,它主要用於承擔二線支援角色,當防空環節較薄弱了,雙座機就去執行防空任務;當對海和對地環節較薄弱了,雙座機就去執行這類任務。
圖為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思遠軍事第112期】此外,雙座型殲-15S還可能扮演中國版「咆哮者」的角色。在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陣容中,EA-18G「咆哮者」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於其F/A-18系列航母艦載機不像空軍F-22、B-2那樣有隱身突防能力,因此,非隱身戰機的空襲作戰中必須得有電子戰機來提供防空壓制掩護,來不至於讓非隱身戰機被敵方防空火力威脅。
目前,中國的殲-16也在進行最後測試階段,殲-15S或許與其有較大的技術通用性,或許其就是一款艦載版殲-16。這樣看來,中國軍工單位已經將原來引進的蘇-27和蘇-30的技術潛力挖掘到了相當的深度。不過,航母艦載機想形成戰鬥力,並非是一朝一夕的的事情,這一點,中國海軍還需要繼續下狠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