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航母編隊露雛形:可載60架戰機 1天摧毀5支艦隊

@ 2017-01-05

在西太平洋訓練的「遼寧」號航母

「遼寧」號編隊展開較以往時間更長、內容更複雜的遠航訓練,這表明,無論就人員、艦載機還是各單位協同來說,中國航母距完全具備實戰能力的目標都越來越近。

----------------------------------------------------

「中國航母會在不久後抵達美國西海岸嗎?」前不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則報道用頗為吸引眼球的標題,報道了中國「遼寧」號航母編隊進行訓練的情況。

細看這則報道的內容就會發現,CNN這次當了「標題黨」——除了提出一種假設,文章中並沒有相關的具體內容,只是綜合各方消息稱,中國航母編隊穿過宮古海峽,繞台灣島後進入南海,實現了繼2013年沿大陸海岸線前往南海後的又一次遠航。

正如關注中國航母多年的香港《亞太防務》雜誌主筆於揚所說,就「中國航母何時完全形成戰鬥力」這個問題,外界眾說紛紜,但從種種跡象看,中國海軍正在快速接近這一目標。

尚未改變亞洲軍力格局

「遼寧」號編隊從2016年12月底開始的遠洋航行,一直處於各國軍方和情報機構的密切關注下。日本防衛省率先宣稱,於2016年12月24日16時許在東海方向發現「遼寧」號航母,同行的還有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及一艘補給艦。從編隊艦艇的隸屬看,它們來自中國海軍三大艦隊,新入列與服役多年的艦艇平分秋色。

評估航母編隊的指揮控制和後勤保障能力,比簡單估算編隊艦艇數量與性能更重要,難度更高。日本《世界艦船》雜誌曾載文介紹,像此次出海的中國海軍驅護艦乃至「遼寧」號航母本身,都搭載了最新的作戰指揮系統,能在艦艇乃至飛機、岸基部隊間進行信息交互。

「修建恢弘的圖書館容易,裝滿書櫥的過程漫長無比。」香港《亞太防務》雜誌主筆於揚認為,「遼寧」號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系出同門,後者正在敘利亞作戰,但「遼寧」號要執行這樣的任務,還需在艦員培養上努力。2012年,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提到,中國海軍派員前往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學習,而俄軍的航母艦長幾乎都是該院的學生,「正在敘利亞作戰的『庫』號艦長謝爾蓋·阿爾塔莫諾夫是拿過深紅色證書(代表優秀畢業生)的,拿到同種證書的中國軍人相信也不在少數」。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簡報》主編艾倫·斯拉伯格看淡「遼寧」號「在海洋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前景,稱該艦要真正扮演平衡亞洲軍力的砝碼還需要幾年,在這段時間裡,發展聯合作戰能力、維護艦隻及其搭載的航空兵聯隊,將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

斯拉伯格還提到一個細節:「遼寧」號的動力系統非常複雜,而且耗油量大,這意味著,缺乏海外基地的中國暫時不會將其投放到遠離本土的水域。同時,「北斗」等中國國產衛星導航設備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中國海軍形成遠洋作戰能力,目前也是未知數。

眾多隨行艦艇保駕護航

從公開信息看,自從「遼寧」號入役後,中國海軍積極探索航母編隊的構成。2013年12月底,「遼寧」號航母初次從南海返航,新華社當時發布的照片顯示,北海艦隊出動了兩艘驅逐艦和兩艘護衛艦接應,空中還有至少4架殲轟-7A型戰鬥轟炸機。

2015年6月,「遼寧」號再度出海。根據公開照片,該艦與另外9艘戰艦組成編隊,包括驅逐艦3艘、護衛艦3艘、兩棲船塢運輸艦1艘和潛艇兩艘。如今,「遼寧」號再次跨越「第一島鏈」,訓練規模和科目更大、更多樣,不排除中國海軍會派遣其他兵力中途加入。

台灣海軍退役將領蘭寧利曾在接受《亞太防務》採訪時表示,航母編隊是「艦機一體、多艦合一」的作戰體系,其相對穩定的構成是各國海軍長期總結出的。規模太小,無法完成作戰任務;規模太大,指揮通信複雜化,不利於編隊整體快速機動。

就解放軍未來的航母編隊構成,境外軍事觀察家進行了一番猜測。結合最新情況看,中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052C/D型飛彈驅逐艦、054A型飛彈護衛艦、056輕型護衛艦及新型補給艦都將入選,編隊規模有望擴充到15艘左右。

選擇這樣的規模,主要是因為就戰鬥力而言,中國海軍驅護艦的防空、反潛作戰能力都處在探索階段。更重要的是,航母本身的噸位和載機量也達不到美軍的水準。要建成一支能攻能守、實力強大的航母編隊,就得有較多的水面艦艇甚至潛艇來「護駕」。

未來航母打擊群初露端倪

從有關此次遠航訓練的影像資料看,「遼寧」號的艦載航空兵部隊相比其服役之初,已達到相當規模。日本《世界艦船》此前估測,「遼寧」號艦載機部隊的構成大致是:

殲-15多用途戰鬥機24架;

卡-31(或直-18J)預警直升機4架;

直-18F反潛直升機6架;

直-9C搜救直升機兩架。

正常情況下,該航母總計搭載36架固定翼飛機與直升機,足夠應對中低烈度的海上衝突。中國中央電視台發布的畫面顯示,殲-15艦載機之間已形成「夥伴加油」能力,進一步提升了艦載航空兵的作戰半徑。

當下,中國還有一艘航母在建,其規格與「遼寧」號相仿。俄羅斯《消息報》預測,未來,由兩艘航母構成核心的中國航母打擊群將擁有60架左右的艦載機,其中包括約40架殲-15和20架直升機。在海上局部衝突中,中國航母打擊群有能力在一天內摧毀3個至5個小型艦艇編隊,反擊敵方1個中隊到1個大隊航空兵的2次至3次攻擊。

由此看來,與美俄相比,中國航母編隊在硬體方面處於同一水準,欠缺的主要是各單位合成作戰的經驗。今後,中國航母駛向遠海的頻率勢必越來越高。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認為,若中國實現單個航母或航母集群作戰能力的生成,不僅能大幅提升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半徑和實戰能力,也將增大中國在局部戰爭中的勝算。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指出,航母打擊群有望成為繼反艦彈道飛彈(ASBM)之後,中國軍隊另一種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作戰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