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意氣風發的「亞洲四小龍」現如今已是今非昔比。投資者追逐香港資產的熱情漸退、台灣面臨著島內外的多方壓力、韓國正在本國政局亂象中自顧不暇,而新加坡的經濟也一度籠罩在低迷的氛圍之中。不過,在2016年末尾,新加坡不但交出了令人驚喜的經濟數據,更在一度瀕臨邊緣的房地產泡沫問題上給出了實打實的成績。
房價連跌
作為地少人多的典型國家,新加坡在房價問題上可謂「先天不足」,但依靠著政府的嚴控政策,該國近些年在遏制房地產市場過熱趨勢方面則是收效顯著。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本月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2016年四季度房價環比再度下跌0.4%,已是連續第13個季度下跌,創1975年公布數據以來最長下跌記錄,其中高端住宅自2011年以來價格下跌超過15%。2016年,新加坡房價全年下跌達3%。據萊坊2016年《財富報告》,在全球高端價格最貴的十大城市榜單中,新加坡已下滑兩名至第七位。
事實上,在僅僅七八年前,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還是另一番光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隨著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實施,大量熱錢湧入新加坡樓市,推動新加坡房價持續飆升,一躍成為亞洲房價僅次於香港的第二高的城市。
為了遏制房地產市場這一過熱趨勢,新加坡政府自2009年起祭出按揭還款額設定上限、房屋交易高額印花稅等一系列房產市場降溫措施,促使新加坡的房產市場進入了長時間的「冬眠期」。管控措施之後,新加坡房價在2013年見頂,隨後便開始長達三年的下跌,目前銷售額僅相當於高峰期的一半。
「與全球競爭對手相比,新加坡樓市已不再是一個被高估的全球市場。」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地區投資部門主管陳敏蘭指出。該行此前多年一直看空新加坡房產的價格,但這種看法迄今已得到了轉變。分析人士指出,儘管房價仍未出現再度走高的信號,但近來該國房產的銷售量正悄然回升。新加坡官方數據顯示,該國新房銷售數量去年10月錄得1252套,相比去年9月的509套大幅上升,為2015年以來銷量最多的一次。
與此同時,新加坡的家庭實際收入在過去五年中也在持續增加,因此居民的住房購買力得到顯著提升。根據諮詢機構Demographia此前發布的《國際住房可負擔性調查》報告,新加坡的房價收入比為5,遠低於香港高達19倍的房價收入比,可見新加坡人的住房負擔要遠低於後者。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聯昌國際銀行(CIMB)分析師在去年11月中旬的一份報告中稱,新加坡現房市場目前已經達到了當前信貸政策下所能達到的供需平衡狀況。
樓市過熱問題得到了控制,但新加坡政府並不打算放鬆管控措施。該國政府此前已多次表態,此刻放鬆樓市調控時機「不成熟」,主要還是擔心一旦放鬆將導致地產泡沫再起。陳敏蘭預計,鑒於政府目前不會取消當前的限購措施,該國房價還會下跌12%。
經濟「逆襲」
新加坡房地產市場企穩的同時,曾一度行至「窮途末路」的經濟也在2016年的尾聲給新加坡以意外的驚喜。整體來看,在去年的最後一個季度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實現大爆發,創下2012年一季度以來最大單季環比漲幅。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2016年四季度經濟環比增長9.1%,同比增長1.8%,均大幅好於預估的增長4%和0.3%的中值增速,一掃此前三季度GDP環比萎縮1.9%的陰霾。此外,去年最後一季的經濟超預期增長助推新加坡2016年全年GDP增速至1.8%,超過了政府1%-1.5%的預期區間。
對此,華僑銀行財政部研究和策略主管賽琳娜•林本周二表示,新加坡經濟有所復甦是因為強勁的製造業經濟數據。一般情況下,他們認為新加坡的製造業現在是提振經濟的主要力量,因為服務業有所放緩,而建築業也出現疲軟。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新加坡去年四季度的製造業年率為14.6%,遠高於三季度的-8.1%,此外新加坡製造業2016年全年增長6.5%,表明新加坡製造業出現不錯的反彈。
此外,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許利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新加坡經濟在持續低迷之後於年底最後一個季度呈現爆髮式增長與周期性因素脫不開關係。「臨近年底,企業帳款紛紛回籠,對本國經濟會有一個短暫的技術性提振。」許利平稱。
儘管如此,1.8%的GDP增速仍然是該國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事實上,新加坡經濟在低迷狀態之中掙扎已經有些時日了。
賽琳娜•林指出,新加坡經濟陷入困局主要還在於國內結構性挑戰的存在。如今,新加坡依然面臨高成本的環境,勞動力市場持續走軟。相比前幾年,新加坡今年的裁員以及凈就業數字有所惡化。根據該國政府去年12月公布的數據,去年前三個季度中,新加坡的裁員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許利平還指出,去年全球貿易萎縮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對新加坡的國有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造成較大打擊,令這個由出口拉動經濟的國家今年來經濟一直低迷不振。「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外源性經濟模式國家,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與區域經濟之間的密切聯繫。」許利平稱。
新加坡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和貿易海上通路之一,世界上1/4的貿易和能源份額從這裡經過。但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2016年9月,新加坡出口額同比減少1.34%,進口額更是同比大跌6.16%。
前景存憂
雖然新加坡經濟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實現大爆發,但這並不等同於該國經濟前景的回暖。相反,經濟學家最近對新加坡的經濟變得為更悲觀。該國去年1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加坡金管局已將新加坡的經濟增長預期從9月調查的1.8%下調為1.4%。
許利平預計,今年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局勢仍然不明朗。「作為小型、開放型經濟模式國家,新加坡的成長與大環境有著緊密關聯。由於今年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四伏,新加坡恐怕也難以逃脫被牽連的命運。」許利平稱。
「特朗普是2017年新加坡經濟主要的不確定性因素。」賽琳娜•林指出。的確,對於全球經濟而言,今年的一個最大變數便在於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後的政策導向。一旦特朗普實現其競選期間的承諾,採取提高關稅等反貿易措施的話,依賴貿易的新加坡經濟必將遭受重創。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斷任命對華強硬派擔任貿易領域官員。在2016年的總統競選中,特朗普反覆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獲得相對於美國製造產品的出口優勢。此外,他還威脅稱,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45%的關稅。「在中美之間貿易糾紛出現針鋒相對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溢出效應,從而影響亞洲其他地區。」賽琳娜•林指出。
更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前景不利。新加坡經濟依然依賴於舊的出口模式,這將對國內收入造成影響。其結果就是,新加坡國內需求疲軟會繼續打壓已經低迷的就業市場。
此外,特朗普的政策被廣泛預期將提高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利率,這也將對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的金融環境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