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軍改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這個話題雖然算不上什麼令人費解的「猜想」,但每個人的答案未必是相同的。
權斗、排除異己、兵權保政權、解放軍特色強軍……不同觀點對中共軍改的解讀,既增加了軍改的複雜性,亦使軍改成為輿論場中頗具爭議性的話題。
解放軍空軍上將、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對於此輪軍改觀點是,「留給中國軍隊的時間已經不多。」
近日,在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大校、中共左派人士戴旭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表了《劉亞洲:這次軍委重量級軍改會議告訴我們什麼?》一文,劉亞洲從4個方面討論了中共解放軍軍改新一輪。
中國軍改給解放軍帶來了新出路 (圖源:VCG)
觀察人士稱,劉亞洲的觀點是不折不扣的「盛世危言」。劉所描述的解放軍需要面對的難題和現狀,早已超越了「政治八卦」和「中共內部權斗」層面,而是觸及到了解放軍的生存底線與中共能否依靠解放軍保障國家安全、獲得國際政治籌碼的現實問題。
美軍之變:解放軍如何應對
在劉亞洲眼中,「各國軍改都在突飛猛進。留給中國軍隊的時間已經不多。」 劉亞洲稱,「美軍已經打完了四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實現了三個國家的政權更替。在四場戰爭中,美軍都廢除了「前線」的概念。戰爭已經成為以斬殺政府首腦為核心,打擊經濟設施為重點,摧毀敵國人民意志為根本的全新模式的戰爭,整個世界為之震撼。」——美軍「戰爭變形了、軍隊變小了」,劉亞洲認為,這對解放軍來說,急迫地需要有應對之策。
分析指,劉亞洲的「美軍之變」觀點並非新論,但提出「信息化作戰方式很快會過時。這可能是中國軍隊的悲劇,何嘗又不是喜劇?」的論調,一反黨媒在軍事領域方面報喜不報憂的慣例,的確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中共掌控的輿論工具已經習慣於「解放軍的強大足可以震懾一切反對勢力」的宣傳,劉亞洲的「悲劇之論」是否能夠得散播出去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此次中共軍改涉及裁軍30萬人,達到「精幹化、小型化」是解放軍軍改後的新目標。對此,劉亞洲引用了美軍的思維之變——「美軍新的條令規定:連長要具備司令意識。這反證了它已經把軍隊縮小到了何等程度。」
中國大力發展海軍,推進軍隊裝備現代化 (圖源: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
觀察人士稱,劉亞洲對美軍「軍隊變小」的思辨觀點,與中共對軍轉幹部安置問題交織在一起時,軍改涉及的「內憂外患」的複雜性凸顯出來,但軍隊的作用和本質是抵禦外敵,以及成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砝碼,因此,解放軍軍改後的戰鬥力,是否可以達到「與美軍抗衡」的水準是一個重要標尺。
解放軍的「農民軍」之憂
「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曾花很大篇幅宣傳某部隊養豬種菜的事跡,地方上有人不禁問:難道國家大把的軍費是用來培養飼養員的嗎?」——劉亞洲認為,中共軍事媒體尚且有如此思維,國民對軍隊認知的堪憂程度可見一斑。
劉亞洲認為,軍改的突破口在我們(整個國民體系)心裡, 改變狀況「首先是國家,其次靠我們每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了至高無上的「海軍國」,俄軍朝「空軍國」方向努力。中國軍隊還是「陸軍國」。而美軍對當下解放軍的判斷——仍然是「農民軍」。
劉亞洲對此非常認同,劉認為「今天中國農村教育現狀與城市教育存在著巨大差距,使社會結構的不合轉移到了軍隊中。」 這也讓輿論對中共如何提升解放軍兵源的綜合素質表示出更多的關切。
觀察家認為,「某部隊養豬種菜的事跡」,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國民思維的定勢,參軍與就業的順承關係里,國民認同的「聽話、吃苦耐勞」人格品質被「等同於」軍隊的戰鬥力,這恐怕是中國大陸最大的一個「盛世危言」——尚武精神被泯滅於生存的壓力之中,小農思維的變種和盛行,同樣也不可能讓解放軍順利地摒棄「陸軍國」的思維。
劉亞洲在中國大陸素有「軍中國師」之稱,其言論一直被輿論認為「有中共高層軍中代言人的成分」。
分析指,此次劉亞洲的「危言聳聽」之論,不排除代言中共最高層發聲,以向解放軍全軍、全體國民傳遞憂患意識。不過,是否會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還需看解放軍下一步的實際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