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殲20首飛之後,大家的目光一直被他吸引著,其它戰機似乎已引不起興趣,殲10C即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好象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殲10自2004年開式服役之後,有關它的改進就沒有停止過,由於國產太行發動機的進度差了一點,所以該機一直使用俄制發動機。
早期的殲10
這令俄羅斯方面相當得意,將其視為自身產品質量過硬的證明,宣稱,如果不賣發動機給中國,那麼殲10飛不起來,不過當最新的殲10C生產型照片公開之後,令俄方真高興不起來了,因為殲10C換裝為國產渦扇10-太行改進型發動機。這樣繼殲11系列戰機之後,殲10系列戰機也開始換裝國產發動機,俄制發動機在中國新戰機上的大量應用歷史結束了,俄方能高興才叫怪事,這可是一年少說幾十台,金額上億美元的生意。
殲10B
其實殲10的改進一下沒停過,其中的B型雖沒能實現換髮,但是性能的提升也相當大。到了殲10C時,變化已經非常大了。先是採用DSI進氣道,即可降低了重量,又優化了外形,提高了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其次:更新航電系統,採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就是英文中的AESA雷達,據稱該雷達對3平方米空中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高達180公里,不過結合剛剛公開的KLJ-7A型雷達數據,可能為有意壓低的。同時,機頭座艙前部安裝有一套EOTS光電瞄準系統,令其可以在不開啟雷達的情況下,發現與攻擊目標,座艙內部也全面升級,配合上頭盔式顯示等設備,大大強化了殲10B戰機的綜合作戰能力。
注意殲10C的機身處,結構改進,增加了內燃量
由於採用了大量新技術,目前殲10C戰機的造價超過2億人民幣,考慮到它的空機重量僅10噸,那麼價格似乎很貴,其實很便宜了,現代戰機成本上漲的太快,美製F16的價格早已超過6千萬美元。殲10C的生產將繼續大量生產,現年產達30架,中國空軍已列裝的各型殲10戰機達到300架以上,成為我軍的主力戰機之一。
殲10C換裝和國產太行發動機推力比俄式發動機更大,有利於提升機動性能,且油耗更低一點,等於增加了航程。同時,新發動機的壽命更長,可靠性更高,維護性能更好。更讓人驚喜的是,太行發動機可以加裝矢量噴口了,這是從珠海航展上傳出的消息。第一天殲20進行飛行表演,即有多位專家稱具備了矢量推進的特點,並稱採用為國產發動機。無論從那個角度說,殲20可以採用的國產發動機只有一個:太行。
注意其坐艙蓋的色彩,很可能為隱身貼膜的效果
隨後有人注意到「太行」展台的展板上的特寫照片細節,再結合發動機控制系統模型展台上的一些小的部件,認為已太行發動機具體裝配了矢量噴口,且轉動角度為10度,屬於小角度矢量發動機,這說明中國已初步掌握了矢量發動機技術,未來的大角度偏轉的矢量發動機的技術水平也是指日可待的。
對於殲20來說,太行只是暫時代用品,未來的裝機型號為處於研發中WS15,目前正在進行最後測試,將幾年內實現裝機;對於殲10則是正適用,原計劃中殲10的配套發動機型號就是太行,如今不僅實現了裝機,更可以擁有矢量功能。
新型太行發動機
原本殲10在設計上即強調機動性,也屬於輕型戰鬥機的先天優勢,如今又擁有合適的發動機,特別是矢量功能,這將其擁有一流的機動性。再加上,它可能採用隱身技術,DSI進氣道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了機體的雷達反射面積,座艙蓋的色調變化,似乎也證明其採用了隱身處理,再加上機身加身塗層,更換部分隱身材料,所有相關技術對於我們來說,早已不算技術問題了。那麼殲10B的雷達反射面積可能下降到1平方米以下,雖比不上殲-20,但卻可以減小被雷達探測的距離。
良好的機動性,加一定的隱身性能,再配以一流的航電,那麼殲10的綜合能力絕對可以與主要競爭對手美製F16戰機更好,與最新型F-16C/D Block60差距應不大了。未來一段時期內,殲-10C將大量列裝,成為對抗周邊國家三代機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