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最多時有17艘海警船在海上巡航,雖然日本努力加以應對,但已經落於下風。迫於壓力,安倍政府向美國求助,但美國一直以來都採取模糊的立場,從未明確表態。
日本海上保安廳認為,自己作為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海上準軍事力量」,在應對中國方面的表現卻很不理想。事實上。這並不是因為日本海保廳的實力縮水,而是因為中國海上力量在近幾年發展迅猛,超出了日本的應對能力。
在2010年之前,中國對海洋權益的維護力度有限,維權船隻少、噸位小、速度慢,並且分散在海監總隊、漁政局、海事局、海警部隊、緝私局等多個部門,在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方向都不具備優勢。那個時候要對釣魚島實施控制有很大難度。 2010年,日本曾抓捕一名中國漁船船長,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而緊張。自那時起,中國變得更加重視海權維護。當時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艦船太少,於是中國掀起造艦潮。
在2010年之前,日本海上保安廳擁有各型船隻470多艘,其中千噸級以上的執法船有40多艘,而且船上都配備有20~35毫米口徑機關炮,當時中國的實力比日本差很多。 但是就是從那時起,中國制定了3個階段的執法船建造計劃,噸位包括1000噸、2000噸、3000噸、3500噸、5000噸和萬噸多個級別。
目前中國已擁有千噸級以上的海警船超過120艘,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200艘。而在這幾年中,日本海保廳船隻數量和噸位的增長遠沒有中國快。 過去,中國的執法船分散在多個職能部門,力量分散,難以有效形成合力。經過改革後,新的海警部門讓原本分散的力量形成了合力。
中國海警如今的情況是船多、速度快、性能強、噸位大,其中包括數艘萬噸級巨艦,在東海方向已經逐漸壓過日本。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決心有更好的硬體支持,日本必然受到巨大壓力。日本媒體開始認為,目前中國已經在某島奪取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憑藉中國的工業實力,中國相對於日本等國的海上優勢將越來越大,其維護海洋權益的能力也將繼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