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民調上不來!柯P還債300億市民卻無感?他專業分析背後原因竟是..:還是多剪彩吧

@ 2017-01-01

歲末年終總是檢驗政治人物政績的時刻

柯P在最近新出爐的民調中敬陪末座

但我一直認為只是柯文哲不會騙選票

他講話是滿白目的(但我覺得率真

好啦我就是柯P腦粉可以了吧)

可是真的有在做事

像去年雙北地區爆發自來水鉛管事件讓民眾人心惶惶

但這個原本預估要3年才能完成的工程,由於進度超前,最快明年底就能全數完成

這種關於民生健康的事絕對是好政績吧

可惜很多臺灣民眾只會看表面

沒看到他出來剪彩就是沒政績

畢竟換鉛管這種人民看也看不到的東西

就算進度超前

能夠換來選票嗎?

要騙選票

就是多辦一點活動多去活動剪彩多蓋點建築物

這樣子人民才會有感啊

今天在臺灣評論看到了一篇關於柯文哲民調為何起不來的文章

決定來跟大家分享

以下轉自臺灣評論

大概是藍綠都不喜歡臺北市長柯文哲,是以當市長滿意度的民調出爐,臺北市長柯文哲吊車尾,而剪彩市長朱立倫與花蓮王傅崐萁卻贏過柯文哲時,幾乎沒有人跳出來替柯文哲緩頰,大家都很樂意看到柯文哲民調吊車尾,畢竟兩年後,藍綠都有意再次角逐臺北市長的寶座,不希望這個白目繼續當市長。

更何況,按照柯文哲目前的還債速度,兩年就替臺北市還掉三百億債務來看,等於再兩年後選上臺北市長的人,手上多了六百億的舉債額度可以使用,到時候可以替自己買下多少民心,對於有志再上一層樓或是奪回政治版圖的政治人物來說,都是一大利多阿!

政治人物的別有居心,完全可以了解。問題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民意調查問卷,以及什麼樣的選民結構,可以讓一個真心替市民做事的市長,替社會下一代著想的市長,民調滿意度屈居末班車,輸給有事不見人影,剪彩跑第一的市長,輸給舉債居高不下的縣長?

的確,柯文哲堅持不買媒體廣告,不用傳統廣告的方式打知名度與宣傳政績,對自己的民意支持度的爭取是不利的。的確,大巨蛋等前朝留下的弊案和爭端,處理上有點力不從心,也讓很多支持者不滿,更讓反對者有理由可以堂而皇之的批判。的確,各樣的減債與拆違建措施,會讓習慣吃政府的老百姓和圍標拿好處的群體感到不滿,得罪許多既得利益者。

的確,柯文哲在人權與兩岸事務上的某些彈性發言,讓深綠選民十分不滿,希望下一屆就換掉柯文哲。的確,柯文哲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總是三不五時自己爆出可以讓媒體炒作的話題,拉低了自己的社會觀感。的確,拿不到臺北市政府的廣告或標案的媒體,幾乎天天拿柯文哲開刀,寫一堆斷章取義的報導修理柯文哲。

柯文哲的確是白目,做得不夠好,社會形象也直直落,許多原本的支持者感到痛心,考慮下次想換人做做看。不過,平心而論,能夠替市民還債而非舉債的市長,竟然落得民調吊車尾,不覺得太荒謬了嗎?你可以說柯文哲做不到第一,甚至連中段班都有困難,但是落後給一些大家都知道實在是只會做形象,拿人民稅金替自己做形象的縣市首長,著實讓人感到不堪。

之前柯文哲說,取消敬老津貼一事,其實也有一些縣市首長想做,只是大家看到他做了之後的下場,紛紛退縮,當作沒發生。

難怪有人說,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會選出什麼樣的市長,如果當一個國家的選民,更在乎的是自己能從政府那邊拿到多少好處,法規可否碰到自己就轉彎而非一視同仁,舉債給我花、債務留給別人家的後代子孫就好,那麼,柯文哲民調居車尾就不難理解,但同時,整體社會無法向上提升,公安意外頻傳的時候,就不要責怪政府不作為,首長無能。因為願意頂住利益團體的壓力,願意改革的首長,卻被最該支持的選民所拋棄。

所謂的支持改革,不是只要我們看別人不順眼的地方才大聲叫好,而是革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時,還願意力挺到底,甚至願意主動放起以響應。

今天有不少人埋怨蔡英文與民進黨已經完全執政,為何年金等議題的改革,緩如牛步?

柯文哲是很好的答案。當柯文哲挾高人氣,力推改革,結果就是兩年後民意調查屈居末位。對於柯文哲來說還有退路,可以堅持下去,對於只能走政治路且還想更上一層樓的人,能夠不把柯文哲當教訓在心上嗎?

當個老百姓,可以把施政不利的責任全都丟給執政者,但如果當個稱職的公民,不妨花點時間想想,為何一個認真替廣大市民做事的市長,得到的卻是市民的低滿意度回應?

哪些人的批評是對癥下藥,哪些人是扯後腿、別有居心,應當懂得分辨之外,該如何成為願意做事的市長的後盾,是一個稱職公民應該好好思考的事情。不要再以為我們選的是天下無敵的救世主,我們選的是跟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會難過會開心的普通人,他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與力挺,作為改革的後盾,更作為其他有志改革社會的從政者的典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