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這款"團滅級"武器要賣給中國?不愧鐵桿

@ 2016-12-31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12月8日稱,來自五角大樓消息人士透露,美軍監測到俄羅斯近期從一艘特殊改裝的核潛艇上首次試射了「狀況6」(音譯,有媒體稱之為"斯塔圖斯-6")核魚雷(因其尺寸巨大,也被稱為無人潛艇)。去年11月,俄羅斯電視台「意外」出現俄高級會議上的新型核武器運載工具方案手冊畫面,其中首次出現這種武器,而這次則是首次證實這種武器已經投入實際測試。俄方手冊上稱,這種魚雷射程非常遠,且具備靜音特性,很難被發現,而其攜帶的熱核戰鬥部TNT當量高達1000萬噸,且為水中爆炸,一旦命中目標,產生的巨量放射性粉塵將隨風飄散,讓敵國大片沿海國土化為核污染區「失去軍事和經濟使用價值」。這被認為是俄軍突破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一種「殺手鐧」武器。

美《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網站12月8日發表記者比爾·格茨文章《俄羅斯測試能攜帶核武器的無人潛艇》。文章稱,美國情報機關發現俄羅斯首次測試了這種無人水下航行器,五角大樓賦予其代號「峽谷」(英文:Kanyon),這種武器11月27日從一艘「薩洛夫」級試驗潛艇(基於「基洛」級潛艇研製的水下武器試驗艇)上首次試射。消息是一位熟悉相關情況的五角大樓官員提供的。

俄羅斯試射了攜帶核彈頭的「狀況6」型和魚雷

目前對於此次試驗的具體地點尚未公開詳細信息。

五角大樓發言人傑夫·戴維斯上尉拒絕發表評論。

俄羅斯方面稱這種潛艇為「海洋多功能系統『狀況-6』。」由俄羅斯魯賓設計局研製,這是一家承擔俄羅斯潛艇研製和建造的國防工業企業。

美國情報機關估計,「峽谷」秘密無人潛艇將可攜帶數百萬噸級的核彈頭,這是目前實際裝備的最大當量的核彈頭,爆炸威力相當於數百萬噸級的TNT炸藥。

水下核試驗的恐怖景象

這種武器可能用來威脅美國的港口和海軍基地,包括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基地。

美國目前兩個飛彈和潛艇基地分別位於喬治亞州國王灣和華盛頓州巴格特桑德。

該文認為,俄羅斯近年來日益依賴核武器取代其老化過時的常規軍力。

美國情報機關近年來發現,俄羅斯正在發展新型低當量戰術核武器——這種武器將可能在地區衝突中被使用。

前五角大樓官員馬克·施耐德說,俄方測試新型無人潛艇是一種新的核威懾手段。

與其說是魚雷,倒不如說是無人自殺潛艇

「狀況-6,是一種採用核動力,攜帶核彈頭的潛艇,這是普京的俄羅斯新開發的一種最難防範的核武器計劃。」施耐德說。

「狀況-6被設計用來產生巨大的爆炸和輻射區,用來針對平民。」他說,並說這是違背戰爭法的。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此前觀察者網已經根據俄方資料報道,「狀況-6」採用核動力的說法非常可疑,除非俄羅斯的核反應堆技術已經突破人類已知的科技極限。這種超級魚雷的直徑約為1.6米,在這樣尺寸內,唯一可行的核動力裝置可能是同位素電池,然而這種動力系統能夠產生的動力很低,無法推動魚雷高速航行。因此關於其射程達到「數千公里」的說法恐怕也並不可靠,更可能是指從俄羅斯核潛艇基地出發,到攻擊目標之間的距離。

但以俄羅斯冷戰時代研製直徑1米核魚雷的相關數據,如此大型魚雷如果採用熱動力或電動力,航行數百,甚至上千公里卻有可能。考慮到它要突破美方的反潛攔截網,採用安靜性更好的電池動力似乎是最為可能的。

和魚雷可以從更遠的地方發射,從而避開對手的反潛網

換言之,與美國媒體所描繪的直徑一米的超級魚雷拖著放射性尾跡(以如此尺寸要容納核反應堆,那肯定是沒有任何屏蔽防護措施,發射這種魚雷的潛艇兵估計都要做好殉職的準備……),一路轟鳴(如此小的尺寸,要裝核反應堆估計也談不上靜音性了)以40節以上的高速向美國海岸高速衝來的畫面不同,這種魚雷可能是以較低的速度,例如15-20節,通過人工智慧控制,採取複雜的曲折航線,靜悄悄地向其目標緩緩逼近。由於這種魚雷的尺寸相對潛艇小得多,其安靜性也更好,甚至可能低于海洋背景噪聲,對這種武器,現有的大部分反潛手段對其難以奏效,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除了用來打擊岸上目標,這種武器也可能用於攜帶常規彈頭,例如起碼上千公斤的常規戰鬥部,用來攻擊航母和大型艦艇,其巨大的威力甚至足以將航母炸成兩截——當然,由於其航速較低,恐怕難以攻擊航行中的水面艦艇目標,可能要採用末端加速來提高攻擊成功率。

另一方面,如果不攜帶戰鬥部,如果能以某種手段與己方潛艇通信,那麼這種超級魚雷也將具有成為「水下無人機」的潛力,可以用來作為反潛、偵查手段使用。這也是這種系統被稱為「多用途海洋系統」的原因。只不過,作為常規魚雷或者作為偵察手段的話,技術難度反而要比作為核武器投送手段大得多,這可能也是目前該型武器還是首先被當做超遠程超大威力戰略魚雷研製的主要原因。

不過,作為一種戰略武器,目前「狀況-6」還有一些難題,例如目前只有一艘經過特殊改裝的「薩洛夫」級潛艇能夠發射,而這種潛艇要想突破美國重重防禦抵達大西洋上的發射陣位,難度也不小。

現役的基洛級潛艇需要經過改裝才能發射該型魚雷

俄羅斯衛星網2015年11月13日報道稱,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確認,俄方一些電視台上曾報道過總統軍事會議涉密系統「斯塔圖斯-6」。就此問題,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為「衛星網」做了專評。

在俄羅斯電視台節目中,輕輕地晃過有關俄方研發的新式核武系統頁面——被稱為「斯塔圖斯-6」的巨型戰略魚雷。從描述中可以看到,這種魚雷可對沿岸城市和設施進行核打擊。魚雷潛行距離很遠,大約為1萬公里。

此前,普京總統曾談及,俄羅斯正在研製可使任何反導系統歸零的武器。從實際看,核武魚雷的研製尚處於早期階段,其生產也不會早於2025年。目前尚不清楚設計結構的關鍵環節,其中包括動力裝置。這種魚雷將由正在建設中的「別爾哥羅德」和「哈巴羅夫斯克」級潛艇攜載。

該魚雷爆炸產生的和輻射污染後果是毀滅性的

魚雷創意本身並非新鮮事物。蘇聯著名科學家、政治異見者安德烈·薩哈洛夫在上世紀60年代初支持過T-15戰略魚雷項目。這種魚雷可配備最大的高達億噸TNT當量威力的彈頭。據認為,這種爆炸力足以引發能夠摧毀沿岸城市的海嘯。甚至在冷戰正酣的時候,蘇聯領導人都認為這種想法太過可怕,因而未能實施。也許本次的「斯塔圖斯-6」魚雷項目是爆炸力小很多、但更具隱秘性和遠航能力的武器系統。

毫無疑問,美國對反導系統的任何投資都難以應對這種新式水下武器形成的威脅。從理論上說,這種裝備可被發現且被摧毀。但為此要在所有海岸投巨資建反潛艇系統。

「斯塔圖斯-6」擁有類似洲際彈道飛彈的遠程打擊能力,而且不受現有公約或核武器控制和削減文件的限制。從現有國際法看,這種魚雷在沒有核彈頭的情況下可自由出口。原則上說,俄方可將這種系統(無核彈頭)轉交給自己的夥伴,比如中國和印度。因為俄羅斯主要城市位於大陸深處,而岸邊城市也多在封閉式海洋——比如波羅的海、黑海岸邊。也就是說,俄羅斯出口這種武器,自身並不會受到什麼傷害。

此外,理論上說,這種需要若干天甚至若干周才能抵達目的地的系統,可將其撤出戰備狀態。完全有可能,在衝突開始之際、也就是未到核戰階段時發射魚雷,這樣,有希望在衝突解決的情況下下令魚雷自行摧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