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周總理
1959年8月3日,毛澤東致信劉少奇、周恩來、彭真、楊尚昆等人,建議黨內一律用「同志」稱呼,不要以職務相稱。於是,「少奇同志」「小平同志」等等都被陸續叫開了。然而,在黨內老一輩革命家中,有兩個人從中央到地方都一直被叫職務而沒叫同志,這兩個人就是毛澤東和周恩來。
主席不喜叫主席
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黨綱中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詞,並賦予其新的涵義。1923年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內部以及與外國共產黨及工人組織之間,互稱「同志」的也多了起來。
毛澤東曾表示他最喜歡別人稱他為「毛澤東同志」。1951年,毛澤東在審閱李達撰寫的《實踐論解說》一書時,將書稿中出現的「毛主席」字樣,通通圈去,改為「毛澤東同志」。1958年11月,在與劉建勛、韋國清的通信稿中,他將標題的「主席」改為「毛澤東同志」。既然毛澤東同志自己都不喜歡被人叫主席,為什麼還是一直被叫職務?其實還是因為習慣的問題。毛澤東早在江西蘇區時就因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而被人們喊慣了「主席」,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更是集黨的主席、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和第一屆全國政協主席等職務於一身的人,所以「主席」的稱呼一直就被叫了下來,另外,被叫「主席」更有對其領導的認可。
主席帶頭叫的總理
周恩來一直被叫總理,是因為早在西柏坡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在講到將要成立的人民政權時,就說:「恩來是一定要參加的,其職務是內閣總理。」所以,開國大典過後,中央人民政府一成立,他的「總理」之稱就被喊開了。
因為周恩來的這個稱呼是毛澤東帶頭喊開的,中央的其他領導人和中央機關的工作人員也就都跟著喊,時間長了就喊習慣了。到中央發文要求黨內互稱同志時,人們卻仍然喊毛澤東為「主席」,喊周恩來為「總理」。
當時曾有一名英國記者問過鄧穎超:「請問鄧穎超女士,你們的黨中央已經發文要求黨內互稱同志,不叫職務了,可是為什麼人們見到您的先生卻還叫『總理』呢?」鄧穎超笑著回答說:「記者先生,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趣。我要告訴您的是,我先生的大名叫周恩來,可是他的小名叫總理。我們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常叫一個人小名是在時時提醒他,要他好好地為人民做事,人們才會喜歡你。」
那名記者不知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只是聳聳肩,然後將雙手一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