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八個戰略方向,其中一個如劍懸頸幾千年

@ 2017-01-03

中國古代中央王朝的核心區域,大體是以長江、黃河為中心,囊括了河南、河北、關中、山東、河西、河東、江東、川蜀、嶺南等地區,這一區域東臨大海、西面是高原荒漠、南至亞熱帶叢林、北接大漠冰原,被環繞在內的中國王朝,大體上有八個戰略方向。

唐朝熊津都督府

東方方向

這一方向可以說是中原王朝最穩固的戰略方向。自殷商征東夷,西周逐商朝東方軍隊後,東至於海,一直是華夏王朝向東的極限。但也有小的狀況,唐朝時期曾自山東半島渡海征百濟,並建立熊津都督府,元朝時曾兩次東征日本。

吐蕃王朝

西方方向

如果單說正西方向,這裡權且指西藏方向。漢魏時,中央與西羌的戰爭屢屢爆發;唐朝時吐蕃王朝是中原帝國的一大勁敵;元明清以來,西藏地區被統入中央管轄,相對比較穩定。

唐朝安南都護府

南方方向

這一方向變化也不大,自秦始皇征百越以後,嶺南地區直至海南島基本上就一直在中原帝國的統轄之下。唯一的變動是漢唐故土安南在宋朝時期獨立,元明時曾試圖收復,但沒有成功。

元朝地圖

北方方向

這一方向如利劍懸頸,威脅了中原帝國幾千年。自戰國諸夏秦趙燕北擊胡人開始,長城一線的戰爭就綿延不絕。秦漢數次北擊草原帝國;魏晉胡人南下幾乎占盡中原;隋唐滅亡突厥,拓地千里,設置都護府管轄大漠南北;宋朝時,北方民族政權又威脅中原王朝幾百年;元朝長城內外融為一體;明朝又陷入百年仇殺;直到清朝,長城內外、大漠南北才穩固的統一在了一起。

明朝奴兒干都司

東北方向

這一方向的紛爭也比較多,自戰國燕國設置遼東郡到魏晉時期,遼東至朝鮮半島北部就一直是華夏故土;高句麗崛起後,獨霸東北三四百年;隋唐數征高句麗,終於收回遼東,但東北北部還是屬國渤海國和羈縻的靺鞨人都護府;兩宋時,為遼金地盤;元明是,先後為遼陽行省和遼東都司、奴兒干都司;清朝時期,設立了三個將軍,徹底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唐朝安西都護府

西北方向

這一方向是充滿了我們祖先榮光的地方。自張騫通西域、霍去病開河西以來,這一方向就成了中原王朝進軍的主要方向。兩漢設西域都護府,地界已達蔥嶺;永嘉之亂後,西域丟失;唐朝的安西、北庭,向西拓地至鹹海地區;宋元明三朝,這一地區始終未完全納入中原王朝管轄;清朝平定準噶爾後,設伊犁將軍,將整個西域重新納入中原帝國管轄。

明舊港宣慰司

東南方向

這一方向,在漢武平閩越後,全部臨海,幾乎沒有變化。唯一的變化是元朝曾設澎湖巡檢司,管轄了包括台灣、琉球群島在內的海疆;明朝曾在今東南亞設立舊港宣慰司。

明朝地圖

西南方向

這一方向變化也挺複雜。漢武帝設西南七郡,疆界達到雲南地區;隋唐以來,這一的確被南詔——大理一系占領;元朝滅大理,設雲南行省;明朝設六大宣慰司,囊括了今中南半島西部的大部地區;清朝以來,逐步形成了現在的疆界。

最後總結一下,東、東南兩個方向是最穩固的戰略方向;西南、南從來對中原王朝形不成壓力;西面的羌族——吐蕃,曾短暫威脅過中原王朝;東北方向是定都燕京的王朝的戰略重心;西北方向是定都長安的王朝的戰略重心;北方方向,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