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有針對中俄海上核電站的「攻擊方案」,俄媒稱其難以奏效

@ 2016-12-29

據西班牙《五日報》報道,對於俄羅斯在北極海域以及中國在南海增強控制力和影響力,「美國感到不快」,美國軍方相應有所動作。美軍計劃在重要海域部署一些小型移動軍事基地,專門針對他國的海上重要設施,包括移動式核電站。

圖註:美國海軍MLP海上浮動基地

美軍計劃部署的基地移動速度不需要很快,它們可以在距海底數十米的水域活動。採用螺旋槳推進,由於移動基地可能加裝消音瓦可以避開聲吶探測,其自身可以採取用被動聲吶探測敵方艦艇的動向。因此美軍將為這些移動基地開發先進的水聲通信系統。

圖註:美國海軍的水下無人潛航器

美國《防務內參》透露美軍正在研製一種用於深海作戰的新型無人潛艇。目前各國海軍中最堅固的潛艇一般只能下潛到1500米左右,而美軍的新型潛艇可下潛到8000米的海底,能圍堵並攻擊「重要海域」的目標。「俄羅斯和中國的浮動核電站,航行速度可能較慢,美軍新型潛艇是它們的剋星。數艘無人潛艇可圍攻一座浮動核電站」。

但是,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美軍的這種威懾難以奏效。美軍制定「攻擊方案」是否意味著中俄海上浮動核電站面臨安全威脅?俄羅斯人認為常規飛彈和炸彈對核反應堆的攻擊很難造成破壞,也不會導致泄漏,核反應堆本身處於高溫高壓狀態,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因此,現代化的反應堆(車諾比一類的老式石墨沸水堆除外),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防禦失控時可能產生的爆炸,涉及安全的所有重要設備都被安置在厚1米左右的鋼筋混凝土壓力殼內。即使飛彈穿透壓力殼後爆炸,也未必能使反應堆失控,因為壓力殼內設置有安全模塊(反應堆出狀況時就會啟動)、管道和蒸發器等設施。這些設施中的兩三個同時遭到破壞,都在設計考慮範圍之內,屆時反應堆將立即進入停堆狀態。另外,一旦反應堆發生事故,安全設施依靠重力和壓力來運作,不依賴外力和電源,這樣可以避免因喪失電源導致安全防護失效。

美國海軍第三艘MLP海上浮動基地

俄羅斯《軍工信使》指出,對於核反應堆來說最大的威脅是飛彈在穿透壓力殼的同時擊中容納堆芯的壓力容器,不過壓力容器壁設計成能夠抵抗高烈度爆炸,所以即使飛彈擊中壓力容器,擊穿的機率也極低。至於飛彈或炸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也難以造成實質性破壞。報道舉例稱,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反應堆能抵抗八級地震,由此可見反應堆抵禦衝擊波的能力。

圖註:美國海軍納拉甘塞特號艦隊拖船(T-ATF_167)部署RSV無人潛航器

俄羅斯另一家媒體《NEWSLAND》雜誌認為海上浮動核電站是戰略級別的重要設施,中俄兩國推動建設這類設施,顯然已經準備好了安全預案。俄羅斯在北極海域、中國近海均已開始實施漁業資源和能源開發,中俄海上武裝力量有實力保護開發設施和人員,而且兩國對這些重要海域的控制力在不斷增強。因此,美軍的武力威懾難以起到效果。

據俄羅斯《新聞時報》報道,海上小型模塊化浮動核電站,自身的安全性優於陸基核電站。浮動反應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較高。浮動反應堆處於遠離陸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的影響,即便發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難以被海水傳遞。海洋本身可以作為「應急散熱器」,在發生事故時,浮動核反應堆可將海水引入船體,阻止堆芯熔化,保證反應堆的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