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但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卻非常的大,甚至有些地方的政治地位比日本都要強大,但是小國一般都是在大國之間博弈的,新加坡也不例外,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他們會推出一些讓我們不懂行的外人看很不和諧的舉動,比如作為華人國家,新加坡對中國的態度並不是很友好。
新加坡為什麼跟中國作對?
自1990年10月建交以來,中新兩國關係穩定,各層次交往頻繁,各領域的互利合作都取得顯著成就,堪稱「國家關係上友好、合作、創新的典範」。
新加坡是世界上華裔占人口比例數最多的國家。新加坡華裔大多與中國大陸有親緣關係,鄉土意識極濃,對中國懷有特殊感情;中文是新加坡第二官方語言,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儒教文化在新加坡民族國家意識形成和現代化進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兩國的價值觀上多有相通之處。
但新加坡在對外關係上始終堅持東協和美國優先,與中國適當拉開距離,有時還要刻意做些讓中國不高興的舉動給他國看。例如新加坡領導人多次公開告誡外國投資者「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在東協內部,新加坡力避給他國留下「中國代言人」的印象,在涉華問題上強調照顧東協的整體利益。為凸顯自身的自主性,新加坡領導人注重自身特性、民族認同和主權平等,自認是華族而絕非中國人,對中國評價和交往時經常採取謹慎的、甚至反常的態度,對中華文化採取了若即若離的態度。
新加坡對中國表現的「不夠親」,有兩個層面的原因。其一,新加坡作為華裔為主的國家,處於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大以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民族為主體的國家之間,與兩國關係十分微妙。出於對自身特殊的安全環境的考慮,新加坡儘量避免因注重發展與華關係引起周邊國家的疑懼和猜忌,成為「東南亞的以色列」、亞洲的「第二個台灣」。其二,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又擔心中國成為世界大國,在亞洲地區可以為所欲為後,會給自身和東南亞國家帶來不確定性甚至威脅。因此,有意將美國拉入牽制中國,重視日本和印度對中國的平衡作用。
因我國在處理與華僑較多的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時,更需按正常國家關係之間應遵循的法則辦事,不能將華裔華僑的作用與影響作為一個考量因素;更不能在學術探討之外宣傳「大中華圈」或所謂的「華夷秩序」。
新加坡總理在日本警告中國:
李顯龍日前訪問日本,在產經新聞舉行的「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發表演說。他指出,中國如何處理相關爭議,將影響外界對中國崛起的看法,「你可能在釣魚島或是南海得到什麼,但是你會輸掉名譽和世界上的地位,這些都要仔細考量」。
筆者認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日的這段言論的確有點不著調。到目前為止中國一再忍讓菲律賓越南和日本在南海、東海的挑釁,並且秉持和平理念以及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解決主權爭議問題的一貫宗旨,但是這並沒有換來菲律賓日本等國的理解與配合。
這兩個國家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一唱一和南北呼應,頻繁激化矛盾大搞外交串聯,依傍美國西太軍事實力妄圖逼迫中國在主權問題上屈服並作出讓步。按照李顯龍的說法,中國是不是應該徹底放棄東海南海海洋島嶼主權,才算是消除他國疑慮的克制舉動呢?
以美英法俄為首的西方軍事大國,在處理主權問題時從來就沒有任何讓步的餘地,一旦受到威脅基本上都是立馬訴諸武力。相比之下,中國擱置爭議思維本身在西方政府眼裡就是軟弱妥協的戰略。
中國在東海釣魚島一直是擱置爭議的原則,但是日本在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問題上卻絕不仿效中國,俄羅斯的普京更是放言給日本—俄羅斯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中國與俄日在主權問題態度上的強弱立判。
李顯龍此次在日本記者會上警告中國的言論,可以認定為在替新加坡的盟國盟兄代言。可以理解為,在美國看來中國目前在南海和東海的維權行動是軟弱的,不過軟弱的還不夠而已。他們認為,中國應該用南海和東海的主權利益去換取所謂的國際名譽和負責任大國地位。
然而,如果中國是一個連自己核心利益的主權利益都無法維護的國家,誰又會誠心去尊重呢?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如果迫於壓力妥協的話,那麼中國每後退一步,美菲、日本等國就會再向前進逼一步。美國最希望中國現在實踐的古語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了。
認定李顯龍是在替美國亞洲戰略代言還有兩條證據。第一條是,李顯龍訪日期間在產經新聞舉行的「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被入會者問及日本國內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計畫修憲的議題時,李顯龍說,各國有權決定自己想要怎麼做,但是各國也有責任做出最明智的抉擇。
曾經也受到過日本侵略的新加坡,其總理竟然大失水準的給日本右翼政府復辟軍國主義的權力。如果李顯龍真得這麼想,那麼可以肯定新加坡就是繼菲律賓之後選邊站的第二個東協國家,中國就不要再對新加坡抱任何幻想。
第二條是李顯龍發聲幫助日本右翼安倍政府擺脫歷史問題的國際壓力。李顯龍說,歐洲已經和解,但是亞洲還沒有,他也呼籲各國往前看,「如果你不斷舊事重提,不管是慰安婦的議題,侵略的議題,道歉與否的議題,當然這是你的特權,但是也必須思考這對你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有沒有幫助」。
筆者認為,李顯龍關於日本歷史問題的表態是站在美國亞洲戰略的角度上的,等於是在要求曾經遭受過日本侵略荼毒的亞洲國家遺忘歷史,並原諒一個至今死不悔改認罪的侵略者。
而由於中國是美國亞洲軍事同盟的假想敵,所以在侵略歷史和慰安婦及道歉與否問題上,李顯龍替美國代言警告的主要對象應該是韓國,因為韓國一直是緊抓日本歷史問題不放的美國盟友國家,所以韓國與中國相同的對日態度,威脅到了美國在東亞和西太的整體戰略。
中國防長20日在訪美記者會上表示「不用低估我們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這是針對中日釣魚島爭端以及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在南海上的主權紛爭,顯示出中國的強硬姿態。
共同社記者發自華盛頓的報道說,這是中美新防長首次會晤,整個記者會令人矚目的是中方的強硬發言。中國在發展,美國在緊逼。在這個過程中,周邊關聯小國最好是保持中庸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