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歐巴馬簽署「美台軍事交流法案」專家:或逼大陸武統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12月25日報道,美國白宮近日公布,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生效。該法案首度明確納入美台高級軍事交流章節,未來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以上級別文官」與「現役軍官」將可赴台交流,也突破目前台灣「國防部長」不得訪問華盛頓的限制。
對於歐巴馬簽署《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中時電子報》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時殷弘表示,歐巴馬這麼做會讓中美間的台灣問題變得更加敏感尖銳,因為台美軍事交流是大陸十分忌諱的,雖然不至於推翻「一中原則」,但這是在打「擦邊球」,對「一中原則」的實際貫徹造成嚴重損害。
新聞2.台軍報告:2020大陸具備全面動武能力
近日台灣「國防部」發布的「五年兵力整建」及「中國(大陸)軍力報告書」中指出,大陸可在2020年完成「對台用武全面性作戰能力」。台「防長」馮世寬12月22日表示,「國軍」有信心也有能力可以突破這種封鎖。
評:一、從新聞2中我們看到,在媒體的狂轟濫炸下,台灣軍方已經對大陸2020年前後(30個月內)武統台灣深信不疑;武統的軍事高壓正在瓦解台灣的「獨派」勢力的戰鬥意志。
新聞1中「美台軍事交流法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簽署的:這是美國給「台灣獨」打的一劑強心針,目的是防止「台灣獨立」的意志被「武統宣傳」提前徹底瓦解。
二、美國阻止「解放軍武統台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的美軍大規模進駐台灣,從而武力拒止解放軍武統台灣;另外一種是美國向台灣提供非常先進的武器來嚇阻解放軍武統台灣。下面我們分別展開詳細的闡述:
1、美軍進駐台灣後武力拒止解放軍武統台灣的情況:關於這方面的邏輯在《時事分析104》中已經做出過闡述,下面再深入描述:
中國(解放軍)只要等國際局勢剛剛進入兩極化,但兩極化還沒有不可逆(即中國隨時都可以打斷兩極化進程之時)的時間點啟動「武統台灣」的最好契機:此時的美國(美軍)不但不敢介入解放軍武統台灣的進程,而且美國資本利益會「強力約束」日本大規模介入台海戰事,原因是不管是美軍還是日本大規模介入並阻撓解放軍軍事武統台灣的進程中勢必會將「解放軍武統台灣的軍事行動直接升級為解放軍武力解決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進程,戰爭升級的結果是「剛剛開始的兩極化進程被打斷打斷,國際局勢進入對俄羅斯最有利、對中國(美國)最不利的多極化」。
只要台海戰事出現升級的趨勢,俄羅斯一定會拼盡全力引導軍事解決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從而將國際局勢導向對俄羅斯最有利、對中國(美國)最不利的多極化。
2、如果國際局勢進入多極化(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多極化),則意味著三大安全框架(北約、中東安全框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塌陷、美元本位制被廢。這些美國資本利益全球利益的基石不復存在後,他只能退守北美大陸,其全球影響力將倒退到19世紀末的那種狀態。由於地理上阻隔,美國資本利益根本沒有染指歐亞非大陸的機會,此時的美國資本利益將從「一超多級」的霸權地位中淪落為北美洲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號巴西」的平庸角色。對於美國資本利益來說,最慘莫過於此。
鑒於美國資本利益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多極化的現實,如果中國從東亞方向軍事解決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則美國一定會「拼盡全力來阻止」,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中美兩敗俱傷,而且是重傷。
實力大損之下的中國不得不從中亞、南亞、中東撤回自己的影響力,美國在中東、中亞的影響力也將完全覆滅,這些區域將形成巨大的「權力真空」地帶,此時的俄羅斯(包括歐洲國家利益)一定會迅速「填補」這些中美撤出遺留下來的「權力真空」地帶。
力量對比之下此消彼長,得到廣袤發展空間的俄羅斯十年內的綜合國力必將超於美國(中國),從而成為響噹噹的「多極化中的核心一級」。
綜上所述,解放軍武統台灣的過程中,美軍是絕對不會大規模進駐台灣來拒止解放軍武統台灣的,因為戰爭升級的後果它無法承受。
注釋:如果中國(解放軍)在兩極化徹底成型後再武統台灣,此時對「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存廢已毫無顧忌」的美軍一定會全力以赴的進駐台灣(海峽)來拒止解放軍武統台灣,如果局勢發展到這個地步,則意味著解放軍武統台灣將陷入「戰爭泥潭」中國(解放軍)武統台灣的最佳時間已不復存在。
3、美國向台灣提供先進武器的情況:美國會讓解放軍舒舒服服的武統台灣嗎?當然不會,美國會千方百計的給武統台灣下套、使絆子。
只要戰火不蔓延出台灣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就無恙,美國心裡非常清楚這個道理。中國也不願意將戰火主動蔓延出台灣島從而將國際局勢導向對俄羅斯最有利、對中國(中美兩敗俱傷)最不利的多極化,中國的目的就是統一台灣(不想對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怎麼樣)。
所以美國大規模武裝台灣軍隊可以給台獨勢力對抗中國「壯膽、打興奮劑」,從而讓解放軍在武統台灣的過程中出現大量的國力損耗;進而消耗中國向中東方向投射影響力的能力,同時也刺激日本擁核對抗中國壯膽:鑒於台灣海峽是日本海上貿易運輸的主要通道,如果解放軍武統台灣,那麼相當於日本的生命線被中國掐斷,這將打亂「美國企圖利用擁核後的日本來攪亂中國整合東亞」的計劃。
鑒於解放軍向台灣島瞄準了數千枚的短程戰術飛彈,只要中國全力以赴,解放軍有能力在2個小時之內摧毀台灣絕大部分軍事基地(掩體保護的除外)和通信設施。然後解放軍空軍戰隊(j20踹門;空警2000率領j10和j11B打掉台灣剩餘空軍力量和地面飛彈陣地、然後飛豹機群和轟六機群對重要設施展開密集轟炸)控制台海制空權。
所以,美軍給台灣一般的武器根本沒用;台美軍事人員現在一定在想遏制解放軍的「不對稱戰爭」:台灣唯一能對大陸構成威脅是其開發的一系列短程飛彈和中程飛彈(比如:雄風系列、雲峰系列)。
注釋:台灣本身沒有研製這些飛彈是技術能力,這些飛彈其實都是歐美提供的技術支持。
鑒於中國反導系統(中段反導;末端高空反導;末端低空反導)的日臻成熟,台灣的這些飛彈突破大陸反導系統的可能性非常低,即便突破常規彈頭的殺傷力及其有限,而且會招致中國的「報復性轟炸」。所以搭載常規彈頭的飛彈根本起不到威嚇的作用。
唯一能威嚇大陸的方法給這些飛彈「裝上戰術核彈頭」(注釋:歐美幫助台灣研發這些短程、中程飛彈的時候一定考慮過將來裝上「戰術核彈頭」的可能性)。
美國在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主錨(日本)和輔錨(韓國)都部署了大量的「戰術核武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軍事層面給日本和韓國提供「安全保障」提供心理安慰,也是為了威嚇朝鮮對日本或韓國展開突然的軍事攻擊。
那麼將來美國會不會在台灣也部署戰術核武器?答案是這種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大。當然美國不會直接提供,而會通過第三方(比如借歐洲或以色列之手、甚至借印度之手)來提供。或者讓台灣自己宣布研製出戰術核武器。從而讓解放軍在武統台灣的過程中付出慘重的代價。
另外兩蔣時代開始台灣一直在積極研究「核武器」,1981年台灣、以色列、南非三國曾經「聯合研發核武器」,南非和以色列都成功的研發出核武器,台灣由於政治原因遲遲無法取得進展,但合作期間台灣獲得了大量的核技術和核材料。並且近些年來台灣在日本日立和美國GE的幫助下已經建立了6座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