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需要添加輔食了?媽媽要懂得避開這些誤區

@ 2016-12-27

圖片源自網絡

眨眼間,我家小二寶已經走過自己的七月齡,迎來八月齡。這個期間,小二寶的變化很大,比如終於搞定了翻身,讓我不再看著他胖胖的小肚腩而暗自操心;也可以穩穩的坐著玩玩具,這個比較符合這個階段寶寶的正常發展;還能夠在足夠的刺激下(例如放好吃的、好玩的在他面前不遠處),在床上用力挪動他的小肚皮,手腳也逐步能夠配合用力的爬行了;最令我心生柔軟、無法自控的就是,他總是在委屈的時候,嘟著小嘴,揉著眼睛,可憐兮兮的哭著叫「MA MA MA MA」……

回憶小二寶從六月齡到七月齡的成長,莫過於開始添加輔食了。我一直把寶寶可以吃輔食當作是一件非常重大、值得慶祝的事情之一。現在營養學家和保健醫生都推薦寶寶從六月齡開始添加輔食,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寶寶首先能夠稱「歲」了,其次就是能吃飯了,對於寶寶成長來講,這難道不是一個值得紀念、記錄的里程碑嗎?

所以,我家小二寶的輔食添加計劃,我早早的就已經列入日程。當這一天到來時,我拿出早就清洗乾淨、消毒完畢的他的專屬餐具,開始為他準備輔食。

圖片源自網絡

小二寶的第一餐肯定是米粉,現在有好多人一直在推薦不同的米粉品牌以及質量的優劣性,我對這個沒有特別的介意,只要購買的渠道是正規的,米粉就因個人銀子的能力來選購好了。

小二寶其實也算個不折不扣的小吃貨,在他添加輔食之前,每每我們吃飯的時候,他坐在自己的小推車裡從不安靜,眨巴著自己純凈的眼睛,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然後就會表示出自己的極大不滿意,為什麼你們都有吃的,我卻沒有?抗議!嚴重抗議!當然,他的抗議就表現在哭鬧,只能抱到懷裡坐到餐桌旁邊才算可以;還要時刻提防他一不留神就伸向碗筷的小胖手。

現在有了自己的專屬餐具,小二寶真真是配合得不得了。米粉從一天一次、一次一勺開始。小二寶吃的不亦樂乎,差點把自己吃成「白鬍子」。

「白鬍子」?是的,剛開始為寶寶添加輔食的媽媽,可千萬別以為喂寶寶的過程,就是你優雅的拿起小勺,溫柔的對寶寶巧笑倩兮,寶寶柔順的張開小嘴,乾乾淨淨的吃完飯,對你回饋一個燦爛的笑容。這是美夢,事實上,在輔食添加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而寶貝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招式來面對初添的輔食。

所以,媽媽必須了解寶寶添加輔食中的各種誤區,以免誤解了寶寶的行為。畢竟,「吃飯」可是個大問題。

圖片源自網絡

【寶寶不愛吃輔食,不願意吞咽】

這種情況只能說明可能輔食要麼添加早了,要麼添加錯了。

剛給寶寶喂輔食時,寶寶常常把剛喂進嘴裡的東西吐出來,這其實是寶寶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稱為「挺舌反應」,說明喂輔食還不到時候。

同時,剛嘗試輔食的寶寶還不習慣吞咽固體,有一丁點固體食物就無法下咽。如果烹飪時遺留下一兩顆較大固體,寶寶也會因無法吞咽而引起嘔吐。

另外,如果媽媽用勺子的方法不對,寶寶也容易吐出來。有些媽媽喜歡把勺把翹起在寶寶上唇上刮一下,實際上正確的做法是:盛一勺輔食輕輕放到寶寶下唇上,引誘寶寶張嘴。上唇將食物刮進嘴裡後,輕輕將勺子平行抽出。

但是有的寶寶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喜歡吃輔食,應對不愛吃輔食的寶寶,媽媽們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 正確添加輔食

2. 變換新口味

3. 增加活動量

4. 讓寶寶保持愉快的用餐情緒

圖片源自網絡

【新食物寶寶一吃就吐,是不喜歡吃】

「厭新」現象是寶寶的本能反應,寶寶對一種新食品不了解就會吐出來。

正常情況下,寶寶接受一種新食物可能會需要嘗試10到15次後才確定。在添加一種輔食寶寶不愛吃的時候,不要放棄,建議媽媽間斷地持續給寶寶提供這種食物,從少到多,並適當改變烹調或搭配方式。

圖片源自網絡

【寶寶牙齒沒出齊,輔食越碎越好】

輔食應該是有助於寶寶咀嚼、吞咽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口唇生來就有尋覓和吸吮的本領,但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調運動,必須經過對口腔、咽喉的反覆刺激和不斷訓練才能獲得。因此,寶寶學會咀嚼吞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分階段訓練。逐漸增加輔食是鍛鍊咀嚼能力的最好辦法。

6~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關鍵期,過了關鍵期再去學習就會相對困難。當寶寶有上下咬的動作時,就表示他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備,爸媽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鍛鍊。

圖片源自網絡

【輔食不加鹽沒味道,寶寶肯定不愛吃】

1歲以內寶寶的食物中,應儘可能少放糖,不放鹽、不加調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寶寶的腎臟還未發育完全,如果攝入的鹽過量了,很容易加重腎臟負擔。而且過多的食鹽會給身體帶來過多的鈉,從而促進鉀從尿中排出,寶寶就會容易出現倦怠、嗜睡的情況。寶寶的味蕾比大人更敏感,過早加入調料會傷害寶寶的味覺體會,一般建議在給一歲以內的寶寶準備輔食的時候,不要放鹽。

圖片源自網絡

【輔食營養來源主要就是麵條、粥等穀類】

輔食添加的作用並不是為了讓寶寶吃飽,而是為了讓寶寶攝入全面均衡的營養,更是為了讓寶寶能品嘗到更多品種的食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只有通過進食多種食物才能得到全面營養。

寶寶需保證奶量,輔食可適當添加,如稠粥、雞蛋、面片、爛麵條各種蔬菜、肉末、蛋類及豆製品等。寶寶也就只有能量進入體內,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不足,寶寶長高長大的原料就會不足,維生素缺乏也可能會讓寶寶生病。

輔食之所以稱為「輔」食,正是因為它是輔助母乳的食品,絕非取而代之。

在寶寶一歲之前,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營養來源,尤其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在於母乳,而不是輔食。因此,在添加輔食的同時,應該保持每天的母乳攝取量,不是減少,更不是取消。每一位媽媽的乳汁都是為她的寶寶特別設計的,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化,來滿足寶寶不同時期的不同需要,這也是輔食喂養無法做到的。

圖片源自網絡

【母乳喂養比輔食營養,晚一點喂輔食也沒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嬰兒喂養報告提倡:前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6個月以後在母乳喂養的基礎上添加輔食。人工喂養以及混合喂養的寶寶,無論何種喂養方式的寶寶,均應在滿6個月的時候開始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是為了訓練寶寶咀嚼與吞咽的能力。若輔食添加的過晚,可能會導致寶寶在吃的能力上會落後於同齡寶寶。

若太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寶寶的胃腸道負擔,增加消化的困難和便秘腹瀉的可能,還會影響正常的母乳喂養,給寶寶的生長發育帶來不利,增加寶寶患感染性疾病的機率。

圖片源自網絡

為寶寶添加輔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循循漸進的過度。我為小二寶添加輔食以來,小二寶已經嘗試了純米粉;和米粉相摻的蔬菜類:土豆泥、芋頭泥、胡蘿蔔泥、南瓜泥、地瓜泥等;水果類:蘋果泥、香蕉泥、石榴汁、梨汁等。隨著他年齡的增加,以後的飲食會更加豐富一些。

每次嘗試添加新的東西,小二寶總會有一個由少到多的吃飯過程。我倒是不急,慢悠悠喂他吃,他喜歡就多吃,不喜歡就少吃,不強迫,不放棄。小二寶在吃飯的過程中,喜歡用手去抓勺子自己送到嘴巴里,我也鼓勵他,這對於他來講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他在努力做自己。至於因此而導致的滿臉、滿嘴、滿身都是飯糊糊,大不了吃完後給他清洗一下就好。

寶貝們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成長,一天一天的進步,一月一月的改變;作為媽媽,保持良好的心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寶寶的每一次努力,在他需要時能夠及時伸出援助的雙手,就這樣幸福的陪伴著他們一年一年的長大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