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俄羅斯方面此前發布的消息,中國引進的蘇-35戰鬥機今天將飛往國內——加上中國已經自主研製的殲-20,中國空軍的裝備現代化正在提速,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無疑也將迎來新一輪躍升。第一軍情特約軍事專家馬軍作深度點評。
蘇-35戰鬥機是一種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由著名的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蘇-35以蘇-27戰鬥機為原型,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的改進,一是,採用了117S新型發動機,飛機的航程、航速、載重、機動等飛行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採用了「雪豹」火控雷達,發現、跟蹤、制導等技術指標先進,保證了蘇-35戰鬥機強大的對空、對海、對地火力打擊能力;三是,對機身材料、形狀進行了改進,儘可能地提高隱身能力、機動性能和飛機壽命。從綜合性能看,蘇-35與當今世界上正在服役的第三代戰鬥機的改進型、第四代戰鬥機的戰術技術性能不相上下,甚至超過前者。蘇-35戰鬥機於2014年2月開始交付裝備俄羅斯空天軍,目前裝備數量只有36架——中國空軍一次引進24架,意味著中國空軍裝備蘇-35戰鬥機的時間和數量與俄空天軍基本接近。
蘇-35戰鬥機裝備中國空軍後,無疑會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一是完善裝備體系建設。戰鬥機是一種研製周期長、服役時間長、更新換代相對較慢、價格高昂的武器裝備,一支空軍力量,不可能只由一個型號的戰鬥機「包打天下」,從裝備體系看,往往是不同時間研製、交付的戰鬥機並存,逐步以新換舊,以保證必要的部隊規模和裝備數量;從性能體系看,往往是性能側重各異的戰鬥機相成互補,以提升整體作戰能力。美國空軍、海軍航空兵主要裝備的戰鬥機型號包括F-15、F-16、F-18、F-22、F-35等;俄羅斯空天軍主要裝備的戰鬥機型號包括蘇-24、蘇-27、蘇-30、蘇-34、蘇-35、米格-29、米格-31等。蘇-35交付後,將與殲-10、殲-11、殲轟-7和蘇-27、蘇-30等構成中國空軍的戰鬥機裝備體系。
二是提升體系作戰能力。空中作戰同樣注重的是體系作戰,戰鬥機往往要與擔負不同任務的其他機種,如轟炸機、預警機、電子干擾機等配合使用,才能形成體系作戰能力。戰鬥機要為轟炸機、預警機等提供戰鬥護航,預警機、電子干擾機要對戰鬥機進行指揮控制,要為戰鬥機提供情報信息、戰鬥保障等。中國空軍的遠洋巡航、訓練越來越多地由多機種共同參與,體系作戰能力正在不斷地提高。蘇-35的加入,將使空軍的戰鬥編隊多了一個手段,多了一種選擇。
三是提高遠程打擊能力。蘇-35最大航速達到3.5馬赫,最大航程達到3600公里,帶副油箱的情況下達到4500公里,比蘇-30飛得略快,飛得較遠。由於飛機發動機的可靠性提高,壽命增長,蘇-35的出動頻率也會高於蘇-30。蘇-35戰鬥機秉承了「側衛」家族的強大攻擊能力,可以執行空中攔截、對地攻擊和海上反艦等多種作戰任務。它有12個外掛點,最大武器載荷為8噸,可掛載多種型號的空空、空地、空艦飛彈。蘇-35的服役,將增強空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不僅本身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強,而且其出色的空中攔截能力也可為遠程轟炸機提供遠程護航能力。
四是吸收借鑑俄空天軍經驗。俄羅斯空天軍參加過多次空戰實踐,有著豐富的實戰能力和經驗。最近一次出兵敘利亞,俄羅斯空天軍對IS進行了空中打擊,重創恐怖勢力,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了反政府武裝占領的阿勒頗。這些實戰經驗對俄羅斯武器研製的理念、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俄羅斯武器一直以來給人一種「傻大笨粗」的錯誤印象,實際上,其設計理念往往體現著先進的作戰思想,非常符合作戰需要和戰場實際。蘇-35的引進,對我在武器裝備的設計和使用方面可以起到取長補短、兼收並蓄的借鑑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蘇-35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點,但它畢竟是在蘇-27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一款戰機,隱身性能欠缺是蘇-35的一個「短板」,改進只是對傳統技術的一次深挖潛,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前珠海航展,已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戰鬥機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殲-20也證明了中國戰鬥機研製水平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產。隨著「殲」字系列戰鬥機不斷交付中國空軍部隊,未來必將會逐步取代「蘇」系列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