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開始想買的並非蘇35?俄要價過高幸虧這國打抱不平

@ 2016-12-25

蘇-35已來到中國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中俄兩國交涉多年的蘇-35軍購案終於到了水落石出之時,俄羅斯航空工業代表透露,首批蘇-35已飛抵中國,但與之前所傳的由中國飛行員駕機歸國不同的是,俄方表示由俄羅斯飛行員駕駛4架戰機來華交貨,中方技術人員和空軍代表在瀋陽接機,並進行驗貨。

蘇-47「金雕」戰機

俄媒稱,中國對蘇-35產生興趣要追溯到2008年,彼時蘇-35剛剛首飛,但由於那些年俄羅斯例如蘇-47「金雕」這樣的「魔改蘇-27」層出不窮,中方對蘇-35是否靠譜還抱有懷疑,因此持觀望態度,希望俄軍裝備之後,中國再決定是否引進。2012年,中方對蘇-35的興趣明顯增大,俄專家認為一方面是中國面臨的空中形勢愈發嚴峻,另一方面是認為殲-20形成戰鬥力尚待時日,因此希望用蘇-35來「救急」。

中國從烏克蘭引進的T10K原型機

俄專家此次還透露一個重要消息,就是中國最早希望引進的並不是蘇-35戰機,而是一款相對冷門的戰機:蘇-33艦載戰鬥機,考慮到當時遼寧艦正在緊張改裝中,而配套的殲-15艦載機研製又遇到了挫折,中方對於蘇-33的興趣非常濃厚,但是俄羅斯在從蘇聯解體後,基本就放棄了蘇-33的生產線,而且本身也有用米格-29K取代蘇-33的意願,因此對向中國出口少量蘇-33並不十分熱衷,提出了高昂的重啟生產和技術轉讓費用,讓中方望而卻步。

殲-15艦載戰鬥機

然而就在此時,烏克蘭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作為前蘇聯的航母科研基地,烏克蘭繼承了豐富的相關遺產,其中就包括蘇-33的原型機T10K,而烏克蘭出售中國的T10K-3技術完成度與量產型蘇-33基本一致,在這架原型機和相關資料的幫助下,中國迅速突破了殲-15的一系列技術難關,到現在已經擁有了20多架殲-15艦載機,從這個角度講,烏克蘭的軍售客觀上節省了中國大量的資源和時間,對中國航母早日形成戰鬥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