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經濟真的就此一蹶不振了嗎,12月8日,新加坡本地新聞網站亞洲第一站(AsiaOne)發表了一篇來自香港的報道,稱新加坡現在「士氣低落」,有些經濟學家已經把新加坡經濟稱為「新的亞洲病夫(the new sick man of Asia)」。
今天《海峽時報》刊登了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特別顧問許通美先生的文章,從四個方面對這種說法進行了反駁。
1、新加坡經濟現狀如何?
貿工部預測,今年新加坡的經濟增速為1.4%。除了旅遊業及相關行業,其他行業,包括製造業、金融業、保險業、建築業、零售業等都表現不佳。和一年前相比,非石油相關產業萎縮。不過,失業率仍然保持在2.1%的低位。
所以,新加坡的商業樂觀指數(Business Optimism Index)下跌也在所難免。
2、新加坡經濟表現亞洲最差?
去年,新加坡的人均GDP高達72711新元,亞洲第一。不過考慮到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拿新加坡去和中低收入國家比發展速度,顯然是不公平的。
和新加坡作比較的應該是日本、韓國、台灣、香港這樣的高收入經濟體。這四個經濟體今年的GDP增幅預期分別是2.4%、2.6%、1.1%和2.1%。顯然,最糟糕的不是新加坡,是台灣。
3、新加坡經濟面臨的是周期性還是結構性問題?
許通美認為,這一輪經濟疲軟大部分還是周期性的問題。其中,有部分是結構性問題。
新加坡的外貿總額是GDP的三倍,是世界上最依賴外貿的經濟體。全球貿易萎縮,新加坡經濟自然好不起來。
另外,新加坡的主要貿易夥伴中,除了印度和東協國家,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最近幾年經濟發展都在減速。
石油天然氣行業,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之一,最近一段時間也不景氣。
不過,新加坡一些有遠見的經濟學者也指出,新加坡經濟也有結構性問題,比如高成本、收緊的勞工政策和不肯冒險的決策者。
特別是本地的中小企業,一方面要面臨高額租金,另一方面又無法僱傭更多的外籍員工。
許通美表示,自己的一些朋友最近也選擇關門大吉,因為收入趕不上房租上漲的速度。房地產投資信託對投資者而言是個好東西,但對租戶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許通美說,自己一位在新加坡居住超過30年的愛爾蘭朋友就有這樣的警告,新加坡正在成為一個「純粹的食利社會(rentier society)」。
4、悲觀還是樂觀?
那麼,到底應該對新加坡經濟持悲觀還是樂觀態度呢?許通美還是保持樂觀,因為:
新加坡政府廉潔高效,法律規範
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
在新加坡創業很容易
新加坡的勞動者素質高、勤勞肯干
新加坡是區域金融和商業中心
IT產業在新加坡深入人心,並且政府致力於創造「智慧國」
新加坡人樂於接受變化和挑戰
許通美還指出,新經濟環境下,最重要的資源是人。知識型經濟代表著未來,創意、創業和生產力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新加坡教育體系優良,在最近的TIMS和PISA考試中都名列榜首,國大和南大也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上位居亞洲前兩名。
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大力發展教育和技能培訓,緊跟世界潮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排名中,新加坡僅次於瑞士,排名第二;洛桑管理學院的競爭力排名中,新加坡僅次於香港、瑞士和美國,排名第四。這也顯示了國際社會對新加坡的信心。
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相信新加坡經濟肯定也會跟著復甦。
新加坡很幸運,就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三個發展中經濟體旁邊——中國、印度和東協。新加坡也深度參與了這些經濟體的發展。
所以,新加坡的未來會是非常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