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這次動作有點大:現場演示最新特種彈效果令俄方立馬想合作

@ 2016-12-24

現代戰爭中主要難題為:如何發現與定位目標,至於摧毀目標則為相對簡單多了。如今反偵察手段不斷推陳出新,偽裝、假目標,特別機動戰術的運用,也逼著偵察手段不斷進步,除了新興的無人機,偵察炮彈也成為新的偵察手段--將炮彈變成偵察平台,最早由美國於1989年發明和研製,一種通過攝像機、傳感器等電子設備,對目標進行偵察、探測的信息化炮彈。

以前俄羅斯製造的偵察炮彈介紹,203毫米口徑

2014年,上合組織聯合演習中,我軍曾使用了電視懸浮偵察彈,並將其偵察到的畫面傳送回指揮部,這次動作有點大了,這是中國的偵察炮彈第一次公開,不是產品展示,而是現場演示,直接在演習中使用,將最新型特種彈效果向人們展示出來,這讓在場的俄方人士有不小的觸動,在俄軍眼中,這屬於高端技術,相當有難度的技術。

我軍使用的型號,最大也只有152毫米級別

主要難點在於,如何把偵察設備小型化,以安裝到炮彈中,炮彈口徑只有155毫米或122毫米,已經相當小了,俄羅斯早年研究偵察炮兵時,因解決不了小型化問題,選用了203毫米口徑。光小型化還不行,還得能承受巨大加速化,炮彈在發射過程要承受巨大的加速度,一般的電子設備根本承受不了。再有一點,還需要解決數據傳輸問題,獲取的資料要傳送回來,這個技術也不算簡單。所以中方的演示令俄方非常感興趣,甚至表現出立馬想合作的意思,不僅僅只是深入的了解,更想分享一下相關的技術。

新聞報道中的偵察炮彈

從近年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國產偵察炮兵被稱為:新型懸浮炮彈,似乎在說明,這已不是第一代產品,網上傳說,中國至少發展了二代產品,最早從上世紀80年代就著手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大體在2000年左右,實現列裝,屬於新型特種彈藥之一,可惜其細節不明的,也一直處於保密之中,直到近年公開承認其存在。

偵察炮彈由身管型火炮發射,打到目標區上空之後,會展開降落傘,以減緩下降的速度,傘下吊裝的就是偵察炮彈的主體,內裝有微型攝像機,可以實時回傳給後方的炮兵前觀偵察車,傳送目標被毀情況,對炮擊效果進行精確評估,當然了,也可以對目標進行實時偵察。

國內新聞中的報道

從近年公開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新型偵察炮彈的使用已配合上地面圖像處理系統,可以對傳回的圖像進行再處理,以很好的顯示情況。從使用上說,偵察炮彈所能提供的偵察時間並不長,但是它非常高效,反應快,幾乎隨叫隨到,也無法被攔截,甚至可以與炮火打擊一起進行,炮彈彈著之時,偵察炮彈也同時到達,進行同步跟蹤,及地校正射擊。現代無人機雖有長時續航的優點,卻無法快速反應,且容易被攔截。

無人機也是重要的偵察手段,不過在反應速度上,還是不如炮彈快

現代戰爭講求時尚,一個小時前的情報與五分鐘前的情報,有著本質的區別,誰能獲取更多信息,更加及時與準確誰就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現代偵察依然不是某一種偵察手段,而是多種手段的應用,衛星、飛機、雷達、無人機,沒有十全十美的手段,只有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偵察炮彈屬於一種新興的偵察手段,必然會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