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是怎麼擁有六千年歷史的?他們的演繹能力太厲害了

@ 2016-12-24

先來說說名字問題。韓國人現在大多稱為大韓民族,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現代韓國人的祖先大多起源於半島南邊的三韓部落,這些部落後來發展為兩個國家,分別是百濟和新羅。但是看地圖我們就知道,這兩個國家其實只占據了朝鮮半島的南部。在他們的北部,還有一個國家叫高句麗。

上文說了,由三韓部落發展而來的國家只有百濟和新羅,而高句麗其實是我國少數民族高句麗族所建立的國家。它的國名來源於大漢王朝轄下的高句麗縣。當時朝鮮半島的北部還是大漢的領土,而高句麗則是大漢的屬國。

三國時期,中原王朝混戰不已,國力大不如前,對高句麗的控制也不像之前那麼緊密。到了西晉後期,高句麗趁著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混亂局面,吞併了朝鮮北部的原屬於西晉的領土。到了魏晉南北朝結束,隋朝一統天下後,為了收復之前失去的領土,隋王朝三次對高句麗用兵,不過都慘敗,隋朝的滅亡也和這個原因有關。

一直到了唐朝,國力強盛後,對高句麗的征伐又提上了日程,後來高句麗被唐朝大將薛仁貴所滅。一直到此時,高句麗和現在的韓國都沒有半點關係,滅亡的高句麗國民大都回遷到了中國東北和內陸地區。

那麼後來韓國人是怎麼把高句麗納入到他們的歷史中的?這說來有些話長了。原來在高句麗滅亡二百年後,在新羅出現了一個叫王建的人,他推翻了新羅王朝,建了一個新國家,名字叫高麗。

這裡的高麗和高句麗也沒有關係,但在唐代的史書上,卻曾把高句麗簡稱為高麗。韓國的史書上說王建之所以這樣起名,原因是他想把王國建成和之前的高句麗一樣強大。但後世的韓國史學家卻有意混淆高句麗和高麗這兩個不同的國家名,硬說它倆是一回事。因此高句麗就這樣被韓國人納入自己的歷史中了。

但即便這樣,韓國人的歷史也不過一千多年,他們是怎麼擁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呢?這也和名字有關係。原來在高句麗之前,朝鮮北部也曾先後有過兩個國家,分別是萁子朝鮮和衛滿朝鮮。

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他在商朝被周武王所滅後,不願意仕周,因此帶領族人逃到朝鮮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而周武王也順水推舟,將朝鮮分封給了他。箕子朝鮮一直延續到了西漢時期,在西漢劉邦剛剛建國的時候,燕國人衛滿率領千餘人進入了朝鮮並推翻了最後一位國君箕準的統治,建立了衛滿朝鮮。

而這個衛滿朝鮮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期,後被漢武帝派兵所滅。本來朝鮮的名字就到這了,如前文所講,後來有了高句麗和高麗。但是到了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王朝發生了政變,大臣李成桂廢高麗王並自立為王。按照習慣,高麗的這個國名就不能再用了,但用啥好呢?李成桂想到了一個妙招,那就是請當時的明王朝賜名。

這樣做一來可以巴結明朝,二來可以顯示自己的繼位是正統。於是李成桂就派使者到明朝去「求名」,當然他也給了兩個備選,一個是「朝鮮」(古王國名),一個是「和寧」(李成桂的出生地)。當時的明朝皇帝是朱元璋,他翻了翻史書,感覺「朝鮮'這個名字更能拉近兩國的關係,於是賜名為「朝鮮」。為了和前者有所區分,歷史上大多稱其為「李氏朝鮮」。

可是後來的韓國史學家,又把這個李氏朝鮮和箕子朝鮮混為一談,從中找出了某種不為人知的關係,硬說朝鮮的歷史的起源自箕子朝鮮,又從箕子朝鮮往前推了還幾千年,因此他們的歷史就憑空有了六千多年了。(栗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