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七個重點部位需要好好護理,寶媽們知道嗎?

@ 2016-12-24

囟門的護理

嬰兒出生時有前囟、後囟兩個囟門,前囟是額骨和頂骨形成的菱形間隙,出生時對邊直徑約為1.5-2厘米,前幾個月會隨頭圍的增長而擴大,6個月後隨額骨和頂骨的骨化逐漸縮小,18個月左右閉合。後囟是頂骨和枕骨形成的「人」字形間隙,縫隙比較小,一般在出生6-8周內閉合。

如何清潔囟門?

新生兒的囟門應該經常清洗,否則容易引起頭皮感染,繼而使致病菌穿過囟門進入大腦,引發腦膜炎、腦炎。

囟門的清洗可在洗澡時進行,清洗時可塗一些嬰兒專用洗髮液,用手指指腹平按在囟門處輕輕揉洗,不能大力按壓或強力搔抓,更不可能用硬物在囟門處刮劃。如果積垢難除,可將蒸熟的麻油或其他嬰兒專用油塗在囟門上,2-3個小時後用無菌棉球順照頭髮生長的方向擦掉,並用清水沖洗。

囟門的日常護理

1、經常讓孩子翻身,不要讓孩子保持一種睡姿。

2、遠離尖銳硬角的家具,以免碰傷。

3、冬天外出應戴較厚的帽子。

4、如果不慎擦破頭皮,應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

生殖器的護理

新生兒生殖器尚未發育完全,抵抗能力較弱,並且由於位置特殊,容易被尿、便污染,必須細心呵護,嚴防感染。

男孩的生殖器護理

1、每次大小便後將孩子臀部清洗乾淨。

2、給孩子換尿布時,應把陰莖向下壓,使之伏貼在陰囊上。

3、不要用力擠壓或捏孩子的外生殖器。

4、不要在孩子的生殖器及周圍擦花露水或痱子粉。

女孩的生殖器護理

1、每次大小便後應從前向後輕輕擦洗乾淨孩子的會陰,避免尿液和糞便污染。

2、清洗孩子的生殖器時,應將陰唇分開用消毒棉簽蘸清水由上至下輕輕擦洗。

3、不要過度清潔孩子外陰部位的分泌物。

4、切忌使用含藥物成分的液體和皂類為孩子清洗外陰,以免引起外傷和過敏。

口眼耳鼻的護理

口腔護理

1、孩子口中的「馬牙」和形如「螳螂嘴」的脂肪墊均不可挑破。

2、不要用手指或布擦拭孩子口腔,以免引起破損和感染。

眼部護理

1、孩子的毛巾、臉盆要專用,並常洗曬、以防與成人交叉感染,引起沙眼及結膜炎。

2、經常為孩子洗手,以防孩子揉眼時污染眼睛。

3、孩子的房間不要使用度數太大的燈泡,曬太陽時也應注意遮蓋孩子的眼睛,避免強光刺激。

4、在醫生的指導下幫孩子滴用0.5%氯黴素眼藥水,預防結膜炎、淚腺炎等眼部疾病。

耳部護理

1、勤給孩子翻身,讓孩子輪流側臥,促進耳道內殘留的羊水流出。

2、洗臉或洗澡時避免耳道進水,用安靜面前輕輕為孩子擦洗外耳。

3、不要隨便給孩子掏耳朵,發現大塊耳屎應找醫生處理,發現外耳道紅腫或流膿應及時看耳鼻喉科。

鼻腔護理

1、及時清理新生兒鼻內分泌物,以免結痂。清理時可將嬰兒專用小棉簽輕輕放入孩子鼻腔內,邊轉動邊向外拉,將鼻內分泌物帶出。

2、不要用硬物為孩子挖鼻孔。

3、儘量少用滴鼻劑。

臍部護理

新生兒的臍帶會在出生後7-10天自動脫落。臍帶脫落前,父母每天要幫孩子進行臍帶護理,以避免感染。

護理方法

1、洗凈雙手,用酒精棉簽仔細在臍窩和臍帶根部細細擦拭,使臍帶不再與臍窩粘連。再用新的酒精棉簽從臍窩中心向外轉圈擦拭消毒。

2、臍帶脫落後,仍要繼續護理肚臍,每次先消毒肚臍中央,再消毒肚臍外圍,知道確定臍帶基部完全乾燥才算完成。

其他注意事項

1、孩子的尿布不要蓋到肚臍,以免尿液弄濕臍部創面,引起感染。

2、臍帶一旦被水或尿液浸濕,應馬上用干棉球或紗布擦乾,然後用酒精棉簽消毒。

3、不要讓紙尿褲或衣服摩擦孩子的臍帶殘端。

4、臍帶脫落後,臍窩內常有少量液體滲出,此時可用75%酒精棉簽清潔臍窩。

5、發現孩子臍帶根部發紅,或臍帶脫落後傷口不癒合,臍窩濕潤、流水、有膿性分泌物,要立即帶孩子到醫院治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