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軍艦的主要武器已經變成了飛彈,因此,防空成為了軍艦防禦的重中之重。為了突破艦載防空飛彈的突襲,反艦飛彈有了多種性能,有高超音速突防,有掠海飛行躲避雷達鎖定等方式,而這些方式只要漏掉一個,對目標軍艦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因此,軍艦上都需要最後一道防線。
美國的密集陣系統就是美軍軍艦最後一道防線。這款武器是美國海軍為解決軍艦近程防空問題專門設計製造的六管20毫米口逕自動旋轉式火炮系統,編號MK15「火神」,該系統不但應用在美國大多數軍艦上,在美國盟國的大多數軍艦上也有使用。可以說是使用最廣泛的艦載近防系統之一。
除了美國的密集陣,法國也有類似系統,那就是法國的「守門員」系統,該系統和美國的密集陣類似,通過高速小口徑艦炮攔截來犯飛彈,而俄羅斯的同類產品是卡什坦系統,裝備AK730轉管艦炮,射速非常高。
這類近防系統,除了看雷達引導瞄準的精度,就是看射速和射界了。一般來說,射界是好解決的問題,而射速成為了制約高速艦炮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什麼?當射速過快時,炮管會因為來不及冷卻而因為高溫而造成性質變化,輕則卡殼,重則炸膛。
這個問題其實在機槍上也出現過,因此有了水冷的馬克辛機槍,也有了採用轉管輪流冷卻的加特林機槍。而在艦炮上,熱量很大,採用水冷完全不足,只能採用轉管的模式,而轉管越多,冷卻能力越強。但一般6管或7管居多,因為當槍管的數量增加的時候,槍管轉盤的轉速也要相應增加,讓子彈再恰當時機在恰當的槍口出現就越來越難匹配,而這類艦炮的轉管最多的,不是美國不是俄羅斯,不是法國,而是中國。
中國的1130艦炮系統脫胎於俄羅斯的AK730系統,AK是俄語自動化艦炮的首字母,而7指7管,30指口徑為30毫米。按照中國的規範,20毫米口徑以上,就可以被稱為炮了。因此該武器也被稱為近防炮。中國的1130系統自然也很簡單可以看出性能了————11管系統,30毫米口徑,比俄羅斯的AK730多了4個管,射速高了很多。
比如現在的密集陣系統,射速在3000-4500發左右,而1130系統,每秒可以射擊166發,一分鐘高達11000發的射速,可以說讓來襲飛彈無處可逃。
1130近防炮可以用炮彈形成一個彈幕,對來犯飛彈進行清除,而且該系統一次就可以鎖定40個目標,可以說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