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與其重建濟南火車站,不如在原址建紀念碑昭示後人別再犯錯了

@ 2016-12-23

在濟南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裡曾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火車站。

濟南老火車站是指「津浦鐵路濟南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被譽為「20世紀初世界上優秀的交通建築,是當時中國可與歐洲著名火車站相媲美的建築作品」。

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是世界上唯一的哥德式建築群落,曾登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建築類教科書,並被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享譽世界的火車站,被拆除了。

內部構造,高高的穹頂與彩色玻璃窗

當年3月,一場工作會議敲定拆除濟南老火車站。

消息一出,整個中國學術界都懵了。這個「沒有文化」的草率決定,遭到濟南市民和學者強烈反對,引來罵聲一片。

坊間傳聞,山東大學有名教授甚至不惜下跪請求。

可是,無論多少學者呼籲,無論多少市民懇求,全部於事無補。

1992 年 7 月 1 日 8 時 5 分,濟南老火車站鐘樓上那部轉動了80年的機械鐘錶,永遠停止了轉動。

一位工人正在拆除大鐘

在濟南老火車站拆除前,數以萬計的濟南市民,含淚涌到老火車站。許多家庭幾乎是全家出動。大家扶老攜幼,合影留念,與這座陪伴濟南城近百年的建築,作最後的告別。

拆除現場

據說,濟南老火車站拆除後不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大浪淘沙》男主角于洋出差到濟南,火車開進濟南站,同行朋友請他下車,他向車窗外看了看說:「慌什麼,還沒到濟南呢,那車站很漂亮,有一個德國人建的鐘樓。」當同行朋友告訴他這就是濟南站,老車站已拆掉時,他驚訝不已,坐在車上半天說不出話來。

大鐘樓

其實,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聲音,從它被拆除那天起就一直不斷。正式落到紙面上,大概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濟南市「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出了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建議。

兩年後,又有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議案,呼籲儘快啟動濟南老火車站重建。

2013年8月,濟南市舊城開發投資集團宣布,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項目計劃在北廣場復建1992年被拆掉的濟南老火車站。

不過,這一消息在當時引發極大爭議。迫於民間壓力,次年11月,濟南市決定暫緩進行老火車站復建工作。

錯落有致的老火車站

在暫緩兩年後,濟南相關部門又有了新動作。

前不久,濟南相關部門聯合地方媒體推出「為民辦實事請您來點題」活動,就是否復建濟南老火車站徵求民眾意見。

根據調查結果,受調查的2223名市民中,有1335人贊同復建,占全部被調查者的60%,反對者有747票,其餘表示無所謂。

於是,官方得出了「六成市民贊同復建」的調查結果。

只是,這2223名被調查者,真的能代表濟南700多萬市民民意嗎?他們都是什麼人,什麼學歷,哪個年齡段,什麼崗位,籍貫哪裡……

拆的時候,不問民意。重建的時候,也馬馬虎虎。程序不正義,如何保證結果合理?

老火車站廣場

人民日報評論部發表評論說,當初的野蠻拆除,事後證明是一個無知無畏的錯誤決定。復建出於懷舊也好,出於紀念也罷,這種情懷可以理解。然而,被拆掉的歷史建築是不可再生的。

無論從必要性還是可能性來講,被拆除的濟南老火車站,都已經不具備復建條件和基礎。擬建地點並非原址,設計細節和施工詳圖也無從查考。所謂復建,不過是利用現代材料和工藝,造出一個外表與原來一模一樣的建築而已。

正如濟南老火車站工作人員所說,「拆了真的,建個假的,有什麼意思呢?就是個贗品」。

失去文化意義,最多成為擺設,聊以自慰罷了。

人民日報評論員在文末說,與其重建濟南火車站,還不如在原址建個紀念碑,昭示後人別再犯錯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