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車引爆北京怒火 揭新加坡對華黑歷史
新加坡裝甲車在香港(專題)被扣事件仍未解決。觀察家稱,新加坡追隨美國圍堵中國,後者正在利用此事「敲打」新加坡。
中國外交部19日回應此事稱,沒有進一步的信息可以提供,此事由香港依照法律進行處理。這表明,裝甲車仍在扣留中,且要走司法程序。
香港法律規定,裝甲車為軍火,進出口、過境均需要港府簽發許可證,違者可處罰款50萬港元(1元約合0.1289美元)及監禁2年。
這很容易令人想起:1997年中國軍火商WZ551裝甲車在泰國參展後,途徑香港運回內地,因報關問題遭扣押充公,至今仍在香港廢車場內。
如果新加坡不服軟,這批裝甲車可能將爛在香港(圖源)
一旦新加坡不服軟,這批裝甲車可能將永遠留在香港。
顯然,新加坡官方在12月6日前態度依舊傲慢,「缺席」三次相關談判,但旋即遭到懲罰:香港廉署9日對星展銀行進行調查。
從6日至今,新加坡官方並未再發布態度強硬的談話。這意味著新加坡可能重回談判中。
雖然新加坡外長維文早前強調,裝甲車被扣事件不是戰略性事件,不會影響中新關係。但顯然,中國有意藉此事「敲打」新加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麼新加坡在哪些事情上令中國相當不快呢?
新加坡在中國馬六甲困境中扮演不光彩角色(圖源:新華社)
公開信息顯示:2000年,新加坡建設樟宜海軍基地,邀請美國艦艇進駐,並簽訂《諒解備忘錄補充協定》。美軍進駐馬六甲海峽,催生了中國輿論熱炒的「馬六甲海上生命線困境」。
2003年,中國爆發SARS疫情,新加坡時任總理吳作棟拒絕訪華,並稱,此舉獲得東南亞國家讚賞和歡迎,並公開質疑中國治理SARS能力,要2至3年才能治好,期間,外資應該撤離中國。
2004年,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不顧中國勸告,於7月10日-13日訪問台灣(專題)。13日,中國外交部強硬表態,李顯龍行為,違背中新雙邊協議,損害兩國政治基礎,要對嚴重後果負責。
2006年,中國援建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竣工,但運營權被新加坡公司高價獲得,隨後被閒置,直至2016年中國才正式開港。新加坡此舉意在阻撓中國開通中巴經濟走廊,破解馬六甲困境,使得中國該戰略延緩了10年。
2013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日本第19屆「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議上稱,中國或得到釣魚島,但會輸掉世界地位。公開在釣島問題上為日本站台。
2015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拒絕接受邀請參與中國抗戰70周年閱兵式。
2015年,新加坡同意美軍P-8A反潛機駐停,宣稱有助維護航行自由,監視中國南海(專題)島礁活動。中國外交部表示,美方推動軍事化,不符合該地區利益。
2016年,南海仲裁案出爐,新加坡明確表達認可仲裁結果,李顯龍在訪問美國時呼籲有關國家尊重仲裁結果。期間,李顯龍公開抬美貶華,稱美國而不是中國書寫貿易體系,將會更自由和開放。
新加坡對華態度不改變,未來或遭到更嚴厲的「報復」(圖源:AFP/VCG )
2016年,第17屆不結盟運動(NAM)首腦會議,在磋商成果文件過程中,新加坡執意要求加入為南海仲裁案背書內容,但遭到多國反對而作罷。
另外,新加坡從2002年發起的香格里拉會議實際已成為美國拉攏東協、公開批評中國的平台。
觀察家稱,新加坡在區內的行為早已不為中國所容忍,裝甲車事件只是一根導火索,也是外界審視新加坡對華關係是否有微妙變化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