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關燈逼迫孩子睡覺,後果只能父母自己承擔!

@ 2016-12-21

在孩子睡覺時間上,估計幾乎每個媽媽都會有頭疼的時候,有些媽媽是長期為孩子睡覺的事情焦慮,為啥呢?不就是睡覺嘛,「睏了就睡,不困就不睡」,如果都能用這個簡單的自然規律來順勢而為養孩子,那就媽媽、孩子都幸福了。現在的問題是,鋪天蓋地的月兒專家說了孩子要科學睡眠,白天規定需要睡幾個小時,晚上規定需要睡幾個小時,還規定幾點睡,幾點起,到點不睡,就強制,到點不醒,就「鬧醒」,總之,孩子要照著「科學規定」、家長要求去睡覺,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也不能按照自己的睡眠需求,在睡覺這事兒上,差不多過的是「傀儡」生活。

當然,凡事都有度,孩子睡覺也不是說,完全不限制,比如玩到夜裡一兩點,還說不困,不睡覺,那也對孩子身體發育不利,當然有些地方、有些家庭認為過了11點或者12點,是很晚了,必須要強制睡覺的。關於孩子睡覺,有些人說是養成習慣很重要,夜裡大概幾點睡覺,這樣早上才能正常起床去上學,白天中午再午睡下,就差不多了。如果能養成這樣的習慣固然是很好的,問題就在於不是很多孩子都能有這個習慣的,有些孩子就是精力旺盛,晚上睡的晚,中午還不睡覺,這樣子,有些家長就「坐不住」了,緊張在意,必須的改改啊,尤其是和其他有規律睡眠的孩子媽媽交流後,回去面對自己的孩子,肯定想「整整」了。

於是家長發話了:到了晚上10點,必須睡覺,不睡覺,就強行關燈,孩子大哭也不行,強制睡覺。嗯,這樣的規定和要求,強制實行兩三天發現,孩子半夜睡覺,突然驚醒還大哭,哄好久才又睡下,或者孩子突然說夢話「我不要睡覺,我不要睡覺,我還要玩會」,然後一到晚上要睡覺時,家長也害怕,孩子又要鬧,孩子也不爽,「親子大戰」,久了肯定吃不消啊,孩子、大人心理壓力都很大,誰也過不好。

所以,關於孩子晚上幾點睡覺這個問題,還是不能採用高壓政策,一般夜裡不愛早睡覺的小朋友,客觀來說,和家長的作息也分不開,大人睡的晚,孩子也跟著睡的晚,尤其是三四歲的小朋友,更是模仿大人的生活習慣,還有一點就是,孩子的精力在白天沒有充分「發泄」,到了晚上10點還不困,也有一些小朋友是看著很睏了,也打了哈欠,大人讓睡覺就是不睡,可能是玩的太興奮了,或者是太好玩了,孩子扛著「困意」也要玩,關於最後這點,很多家長都會強行關燈睡覺,不讓孩子玩了,明明很睏了,還撐著玩,雖然一定程度上也可行,但是這麼做了,最關鍵的一點是,善後。如果家長讓孩子哭著睡覺,還不哄,那麼睡前心情不好,對睡眠質量是有影響的,尤其是三四歲的小朋友,自我調節能力還很弱,會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安全感。

不管是家長偶爾還是經常這樣強行關燈,強制孩子睡覺,不管孩子的情緒如何、心理想法如何,不去採取措施「哄哄」孩子,讓孩子釋放了不良情緒再去睡覺,是非常不恰當的做法。那麼,如果我們家長真的這麼做了,怎麼安撫孩子,讓他釋放內心的不滿和傷心、難過、委屈情緒呢?

接下來就說一個實際操作過、真實有效的做法:

背景:10:30了,孩子已經短時間內打了三四個哈欠了,還是要玩電腦遊戲。爸爸就強行關燈,奪走平板電腦,說明天還的上幼兒園呢,必須睡覺了,不然明天早上起不來。孩子才不聽,不管呢,大哭。

做法:

媽媽:哦,寶寶(可以是孩子的名字)傷心了,你是不是還想再玩一會電腦呢?(表示理解)

孩子:嗯(得到認可,被媽媽看見自己的需求)

媽媽:哦,媽媽知道了,寶寶還想再玩一會電腦。要是不讓玩,是不是就很難過呢?(說出孩子的情緒,是一種間接幫孩子表達)

孩子:是的。我還要再玩一會嘛。

孩子說著說著就大哭,開始用手推媽媽,讓哭著說讓媽媽開燈。(又大哭,是孩子得到理解後,情緒的釋放)

媽媽:寶寶很生氣,不讓玩就很生氣,對嗎?(繼續理解)

孩子:是啊(惡狠狠的說),我就要再玩一會。(還是大哭)(孩子繼續表達不滿和情緒)

媽媽:哦,不讓玩,寶寶就很難過、傷心,不開燈,寶寶就很生氣、委屈,媽媽知道了,寶寶還想再玩一會,不然就不願意睡。(繼續共情孩子的需求和情緒)

孩子:嗯,還想玩(變成小聲哭泣)(釋放了一些,會緩和,大家可以這樣的過程多次重複,直到孩子情緒緩和下來)

媽媽:嗯,媽媽都聽到了,媽媽懂的,知道寶寶想玩。昨天不是玩到很晚,早上就很困,起不來,很難受的。你已經打了三個哈欠了,眼睛已經很睏了,你還不讓眼睛睡覺,第二天就沒精神了,所以早點睡,明天放學後我們還可以玩遊戲啊?周末爸爸媽媽還帶你出去玩呢(孩子情緒緩和後,可以說些符合現實的話,並轉移注意力說些其他讓孩子感到關愛的安排。)

孩子:嗯,那我睡覺,不玩了,周末我們就去住酒店(這是孩子自己的替換和安慰)

負面情緒釋放後,孩子安心的一覺睡到早上起床上學。

最後,如果家長們感覺不到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共情能力弱,那麼,需要我們家長多學習,可以看書,也可以通過外界協助自我成長,提升情感敏銳性和共情能力。事實上是,作為家長,我們不可能給到孩子自己沒有的東西。如果你都習慣壓抑、否認情緒,不去表達和釋放,那麼這樣的操作方法,做起來就不容易的。

了解更多育兒困擾和教育,可以添加王老師的微信 wjxxlzxs (複製,微信添加好友即可),作為廣東省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聯合心理諮詢中心的專職諮詢師、擁有近1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王老師,以專業、保密、平等原則,提供安全有效的職業化心理諮詢服務,一起陪伴您走過生活的溝溝坎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