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陪葬品堆積如山,下葬4年後被盜,財寶搬了幾百年才搬空

@ 2016-12-19

漢武帝一生開疆拓土,然而,他卻守不住自己的陵墓,下葬僅僅四年,陪葬品中一個裝珠寶的箱子便出現在了市面上。

漢武帝時期是大漢朝最鼎盛的時候,漢武帝更是有一個有作為的君主,在位期間北伐匈奴,南平閩越,開通西域,擴張版圖,文治武功,大漢400年來,無出其右者。

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的漢武帝駕崩,他一生好大喜功,並傾盡畢生之力,給自己修建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陵園,因座落在陝西茂鄉,所以稱為茂陵。

《晉書》記載,漢武帝即位第二年就開始修建茂陵,用盡當時開下賦稅的三分之一,共徵用了工匠技師3000多人,歷時53年才修建完成。

據史書記載,茂陵平面呈正方形,周長140步,封土高14丈,守陵人口1萬戶,其面積之大,封土之高,守陵人數之多,均在西 漢其他諸陵之上。

在茂陵的周圍,還有數不勝數的陪葬陵,比如東部有名將衛青,霍去病和名臣公孫弘等歷史名流之墓,西 邊則安葬著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

漢武帝對防盜措施也是下了功夫的,他聚焦了天下的能工巧匠,步步為營,牢不可破。

茂陵陵園有兩重城牆,陵園內設陵令、寢陵令、園長、門吏等官衙,另外還有5000名士兵日夜守護。

為了防盜,茂陵地宮中設置了重重機關,史書記載:「戶設夜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

夜龍和莫邪都是上古奇兵,說明茂陵內懸掛有寶劍、伏弩、伏火等防盜機關,一旦有盜 墓者闖入,這些由當時最出色的能工巧 匠持製造的機關便會啟動,讓盜墓死無葬身之地。

然而,因為茂陵里的陪葬品堆積如山,漢武帝剛一下葬,便被盜墓賊盯上了。

谷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雖然茂陵號稱固若金湯,牢不可破,但這些在盜墓眼中,都不是事。

漢武帝下葬4年之後,市面上就出現了他陪葬品的影子,而且盜墓事件屢有發生,連續千年,被盜 墓者光顧的次數不可用數。

史書曾有4次記載茂陵被盜事件,第一次是漢武帝去世100年年的西漢末年。

當時農民軍風起雲湧,其中 有一隻起義軍叫赤眉軍,首領為樊崇,因不滿王莽的統治,率領100餘人揭竿而起,很快就打進了長安。

進了長安之後,赤眉軍大肆搶劫,最後將目標轉移到了漢武帝的茂陵上。

據史料記載,赤眉軍並未廢多少周折就找到了地宮入口,大批軍士蜂捅而入,一連搬運了幾十天,也沒能搬完墓里隨葬品的一半。

後來赤眉軍被劉秀的軍隊打得大敗,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糧草將盡,軍心不穩,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於是樊崇再次下令盜掘茂陵。

這一次,赤眉軍輕車熟路,很快就摸進了茂陵地宮,成箱成箱的珠寶再次被搬出。

第三次被大規模盜掘是在東漢末年,我們都知道這個年代,曹操是個大盜墓賊,然而在他之前,還有一個,那就是董卓。

董卓進長安後,大肆盜掘漢陵,呂布奉命盜掘漢武帝的茂陵,茂陵里的隨葬品再次被成批成批的搬了出來。

史書上最後一次記載是在600年後的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為了解決軍費問題,效仿古人,將目光投向了長安周邊的漢唐帝陵。

黃巢大軍打開茂陵後,裡面剩下的隨葬品再次被成批成批運出,這一次,茂陵里堆積如山的珍寶終於被搬空,留下了下個空空如許的宮殼地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