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最常見家常菜,讓你吃到台灣的古早味~

@ 2016-12-19

炒米粉

炒米粉又稱作米粉炒(台語發音),在早期農業時代是高級產品,只有喜慶宴客或特殊節日時才會以炒米粉招待客人。炒米粉的做法很簡單,將米粉過油略拌,再淋上肉燥即可。

菜脯蛋

菜脯蛋在台灣常見於客家菜,其作法很簡單,在打散的蛋汁中加入菜脯,以小火煎至雙面散出淡淡的焦香味即可。早年農業時代,很多家庭自己種蘿蔔、養雞,將蘿蔔乾與雞蛋作成一道菜肴,搭配稀飯或白飯食用,方便又美味。

煎豬肝

不同烹調方式會讓食材呈現不同的風味,其中,「煎」是最能吃出原味,也最能表達食物本身的香氣。煎豬肝的作法十分簡單,好吃的秘訣就在食材本身,選擇顏色略帶粉紅色的新鮮豬肝才能做出滑嫩美味的煎豬肝。

丁香花生

將油炸過的丁香魚加入花生拌炒,外酥內嫩,愈嚼愈香,十分下飯,也是常見的下酒菜。許多合菜餐廳則將丁香花生作為附贈的小菜。

雞卷(蝦卷)

雞卷是農業時代流水席中常見的菜肴,所謂雞卷,裡頭包的並不是雞肉,而是剩餘的食材,將多出來的東西捲起來,稱為雞卷(「多」的台語發音ge,與「雞」的台語發音同)。發展至今,雞卷包的已不是剩菜、剩肉,而是新鮮的食材,外表的包覆物也以豆腐皮取代當年的豬網膜(豬腹間的油膜)。以蝦仁作為主要食材者即為蝦卷。

干煎白帶魚

白帶魚味美平價,是早年台灣餐桌上常見的菜肴,將白帶魚洗凈切段,抹上少許鹽巴用平底鍋煎至雙面微呈金黃色,就是一道下飯的家常菜。

香煎豆腐

豆腐的營養價值高,價格也十分平民化,是常見的家常菜,其作法也依每個家庭的口味略有不同。香煎豆腐最簡單的作法是將豆腐切成適當大小,入鍋煎至兩面金黃後,淋上醬油或沾醬油食用,較講究者可另外將蒜爆香後加入適當蚝油攪拌,淋在煎好的豆腐上微煮,製成燒豆腐。

瓜仔肉

豬絞肉是台灣家庭冰箱中常備的食材,簡單的爆香材料加上咸中帶甜醬瓜,用蒸的或用小火煮熟皆可,是農業時代十分下飯的一道菜肴。

滷肉(焢肉)

台灣一般將滷肉稱為焢肉,「焢」是新創造的字,為台語發音,小火慢燉的意思,市面上常將誤植為「爌肉」。「爌」的正確讀音為「恍」,為光明之意,與烹飪無關。將大塊豬五花肉以醬油、糖或甘蔗等材料,以小火煮至入味熟軟,即成焢肉,與蘇州的大肉麵、東坡肉、紅燒肉實為相同的菜肴,只是各地作法、調味或肉的切塊大小略有不同。

鹽酥蝦

將鮮蝦過油後,放入用姜蔥蒜爆香的鍋中,加入一杓鹽大火快炒後即成一道美味的下酒菜。

三杯雞

所謂「三杯」是以一杯醬油、一杯麻油及一杯酒烹調而成的菜肴,除了三杯雞以外,常見的還有三杯軟絲、三杯杏鮑菇。三杯雞源自江西,江西的三杯雞作法是將三杯佐料及雞塊倒入沙鍋內,加水以生火慢煨,直至肉爛為止。台灣的三杯雞則是先採用姜、蒜、辣椒爆香,加入雞肉及調味料以小火燉煮至湯汁收干,呈現咖啡色光亮的色澤,起鍋前加入九層塔,香味四溢。

酸菜鴨湯

將芥菜製成鹹菜(酸菜)、覆菜(福菜)、鹹菜乾(梅乾菜)是客家飲食中相當重要的季節性活動。以鹹菜及鴨為主要食材的酸菜鴨湯更是別具風味的客家菜。

梅干扣肉

梅干扣肉源自浙江紹興,其作法系將五花肉放在梅乾菜上,加上幾片筍及幾滴黃酒,入鍋蒸熟。在台灣,梅干扣肉是經典的客家美食,在生活條件不富裕的年代,梅干扣肉是年節喜慶用來招待客人的重要菜色。先將五花肉先油炸以減少油分,再與梅乾菜一起烹煮,讓五花肉釋出的油脂滋潤了梅乾菜,梅乾菜也提出了肉的香甜,不油不膩。

剝皮辣椒雞湯

用剝皮辣椒煮成的雞湯,甘甜味美,去籽後的辣椒只有些許的辣度,獨特的剝皮辣椒香氣,加上雞湯的鮮美滋味,相得益彰。

白斬雞

白斬雞是粵菜的傳統菜色之一,稱為白切雞。傳統作法系將雞以熱水浸熟或蒸熟,不加任何香料或調味料,保持雞自然鮮甜的原味,食用時沾醬油或薑末、蔥粒及熱油製成的沾醬。白斬雞的作法看似簡單,但要做到肉質鮮嫩多汁,那可是廚藝的一大挑戰。在台灣,白斬雞是傳統尾牙宴上的主菜,雞的台語發音與「加」相同,代表多出來的意思,尾牙宴上,僱主將雞頭指向績效表現不彰的員工,代表解聘的意思。如果僱主不想解聘任何員工,則將雞頭拿掉或是朝向自己。

客家小炒

客家小炒是客家人運用剩餘的食材製作而成的菜肴。遇到家裡有客人突然造訪,好客的客家人即使沒有事先準備,也會利用家裡現有的食材製作成簡單美味的菜肴招待客人,客家小炒即是其中常見的菜色。

鳳梨炒木耳

鳳梨炒木耳又稱為咸酸甜,取其咸中帶酸、甜的特殊滋味,是道地的客家菜。清爽的鳳梨下鍋炒後釋放出的香甜味,搭配富含膠質、營養豐富的黑木耳,是一道既開胃又養生的美味佳肴。

刺蔥涼拌山豬肉

刺蔥涼拌山豬肉是著名的原住民美食。刺蔥,俗稱鳥不踏,是原住民常用的香料,其香味特殊,用來涼拌、油炸、煮湯或用來煎蛋,各有不同的風味。嚼勁十足的五花山豬肉,拌上刺蔥、辣椒、薑絲、醬油等佐料,是夏日最佳的餐前開胃菜。

五更腸旺

腸旺原來是貴州民間小吃,在台灣則常見於川菜館,因此經常被誤以為是川菜。腸旺中的「腸」是指豬大腸,「旺」則是指豬血鴨血,台灣人喜歡其「昌旺」的吉祥諧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