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正在摧毀下一個愛因斯坦的誕生!

@ 2016-12-19

還記得兒時用白醋泡雞蛋的經歷嗎?

還記得小時候偷偷拆掉家裡的手電筒、錄音機嗎?

還記得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用廢舊報紙製作的小風箏嗎?

相信這些曾經探索科學奧秘的小片段您依然歷歷在目吧!

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有必要嗎?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這麼小,講科學知識他們能懂嗎?有必要嗎?」非常有必要哦!

給孩子講科學知識,不是講月球溫度,也不是講水分子重量,你可以講講血液成分,引申到出血了不許撒泥土、抹香菸灰,而是應該用清水洗乾淨後按壓止血。

再或者,你可以告訴孩子汽車為什麼會跑,引申到發動機很燙,不許碰,再引申到注意汽車盲區,不要在汽車後面、下面玩耍等。

科學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探索性遊戲或趣味性遊戲,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以感性經驗的基礎,在表象水平上建立初級科學概念,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與科學情感。也請家長們不要帶著功利的目的,不要帶著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的目的來學習,那樣孩子只會覺得痛苦,完全體會不到科學探索的樂趣。

美國的幼兒園從三歲開始就已經讓小朋友接觸大量的科學知識了。他們歷來把培養高科技人才看作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非常重視兒童在科學知識、探索研究問題方面的早期教育。

美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其中包括了生物科學(植物的各個部分、動物的生活環境等)、生理知識(人體的各個器官)、物理以及環境科學(包括天氣、四季)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幼兒在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諸如太陽系、行星之類的科學知識了。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通過幼兒園系統的科學教育,比如通過活動區里的科學探索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他們的探索發現慾望,這不僅能解決幼兒對某一科學現象的暫時困惑,而且還為日後對這些現象的抽象學習奠定感性經驗基礎。如億童活動區中的科學區就為幼兒提供了各種低結構化的材料,使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探索發現客觀世界並獲得知識,這是幼兒好奇心最為活躍的活動區域之一。

億童活動區·科學區涵蓋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等多個方面,材料設計也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均有不同的目標指向。針對小班的幼兒還不能進行科學實驗的情況,我們提供了簡單的觀察類玩具和材料,如萬花筒、彈跳青蛙、不倒翁等,讓他們通過感官去感知事物,發展觀察力。而中大班的幼兒可以開始一些較為複雜的探索活動了,因此我們提供了更豐富、更具層次性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科學遊戲中激發科學靈感,從而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

小編總結了一些教師給幼兒科普科學知識時應注意的事項,供您參考:

一定要適合幼兒,淺顯的知識點就可以了,羅列數據沒有意義,幼兒不具備那種概念。

用幼兒聽得懂的語言去講解,比如:如何告訴幼兒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告訴幼兒,就像地球在坐旋轉木馬一樣。用他們接觸過的事物去比喻,而不是硬邦邦地講道理。

多觀察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幼兒通過觀察一草一木、一蟲一物,自然會學習到很多,得到的結論也會記得更牢固,而且很有成就感哦。

當幼兒學會知識並活學活用的時候,一定要多表揚、多鼓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