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安全感

@ 2016-12-19

開學已經有一些時間了,但有些老師給小編留言反映很多孩子早上入園時哭鬧的現象無減反增, 家長在送幼兒入園後,孩子不肯鬆開家長的手,不願讓自己的家人離開,家長看到這樣的現象也是很不忍心。這是幼兒沒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小編建議老師們應主 動去關心小班幼兒,讓幼兒對老師逐漸產生依戀感,今天也給大家分享如何培養幼兒安全感的好方法,希望孩子們在園所都能開開心心的——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里說,每個人都需要最低級的安全感。只有當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才能提升更高一層的需要,然後才能實現做人的需要。

每年新學期,總會聽到小班孩子哭著喊著不願上幼兒園。他們是對陌生的環境、老師、小朋友以及從未接觸過的集體生活感到害怕。因為他們發現,平時的家庭成員 變成了陌生的老師、小朋友;自己心愛的玩具不見了,還要遵守集體規則等。這一切,都與原來的生活不一樣了,幼兒心理表現出的焦慮、恐懼、膽小和壓力,在行 為上則表現為哭鬧。

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說,陌生的環境、人物,使得幼兒心理感到焦慮、恐懼,安全感缺失。作為幼兒,因久久不能滿足的安全感會做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反應及行為,如攻擊性行為,膽小退縮等。可見安全感的培養,對幼兒很有必要,它是幼兒擁有良好、健康心理的基礎,也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

分享:

小班幼兒更喜歡老師在生活上給予體貼的照顧,單「生活照顧」一項就占到60%。幫助小班幼兒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鍵,也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老師在對待小班幼兒時應以照顧為主,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除了老師的主動關愛,家長的關懷也是更為重要哦,聽聽以下的小建議吧:

提前預熱:

改變、熟悉、陪同

老師做好家長工作,即老師為準備入園的孩子家長做好輔導。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家庭中需要改變生活的細節來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如家長做好提前預熱工作,帶著孩子進入幼兒園玩耍,陪同孩子玩園內的玩具,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環境漸漸熟悉起來,並告訴他,這個就是學本領的地方,有很多小 朋友可以一起玩,還有很多好玩的玩具等,讓幼兒在心理上感受到這種氛圍的存在。這樣,當孩子上學後,就不會因為一下子不適應環境,帶來恐懼。事實證明,幼 兒對於自己熟悉的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安全感,要比家長的解釋更加有力。

做好過渡:

鼓勵、溝通、引導

幼兒教育安全感完全在於家長的關懷與陪伴。

入園後,家長的肯定與鼓勵是讓幼兒順利跨出的第一步。幼兒最怕進入幼兒園之後見不到親人。有的幼兒在沒有親人陪伴下,突然在幼兒園裡呆這麼長時間反應很強 烈,這就需要家長與幼兒每天溝通,告訴他去幼兒園幹什麼,家長會什麼時候出現,表現好的話會得到什麼獎勵。這些都有利於形成幼兒最初的安全感,幫助幼兒很 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順利銜接:

幫助、適應、接受

進入幼兒園後,幼兒碰到的人物環境複雜了,有園長、有老師、有阿姨,還有很多的小朋友,複雜的人際關係網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孩子容易產生害怕恐懼感。

為此,家長應及時幫助孩子認識幼兒園的人:老師像媽媽一樣教我們本領,給我們講故事,教我們唱歌、畫畫……阿姨像奶奶一樣照顧我們的生活,保安叔叔像爸爸 一樣時刻保護著我們……陌生的小朋友就像你的小哥哥小姐姐,弟弟妹妹陪我們一起玩遊戲……這樣,會很容易讓幼兒把陌生人和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緊密地聯繫 起來,從而放下心裡的恐懼和戒備,慢慢對老師和阿姨產生感情,和同伴之間有交流和溝通。一天天下來,幼兒們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自然漸漸地變得更加自信、開 朗。

幼兒有了安全感,隨之而來才會有自尊心、自信心,從而提高自我認識,產生自我價值,慢慢形成健全的人格。對此,家有新入園孩子的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焦慮、恐懼、不安,讓他們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成為真正健康、健全的人。

幼兒有了安全感,隨之而來才會有自尊心、自信心,從而提高自我認識,產生自我價值,慢慢形成健全的人格。對此,家有新入園孩子的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焦慮、恐懼、不安,讓他們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成為真正健康、健全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