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航母曝光:載1300架戰機美俄汗顏 兵工廠12月15日消息,俄羅斯軍事觀點網報道稱,中國海軍演習時齊射10枚東風21D飛彈,這一事件成為近兩周亞太地區最熱門的軍事行動。這一事件發生在2016年11月28日——世界上唯一的中程反飛彈道飛彈齊射。
該型「東風」飛彈裝備了先進的反導防禦突破綜合系統,可以擊中敵方海上固定和艦載的軍事設施,也可以擊中敵方全速航行中的航母突擊群。而且美國海軍的宙斯盾系統難以對該型飛彈進行探測、跟蹤、抓捕和攔截。
巡航母港
中國在2017年前夕做出這樣的舉動不是偶然的:中國領導層對美國新當選的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以及戰爭狂人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非常了解,讓美國新一屆政府知悉誰也不能在亞太地區稱霸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此舉告訴美國,在意外情況發生時,中國完全可以同時發射幾十枚東風21D飛彈,這樣可以稍微冷卻下美國人的狂熱。
東風21d
而且中國不單只是靠著這一種彈道飛彈才在世界地緣政治舞台上占據重要地位。為了鞏固其在亞太地區和整個世界的海上存在,中國逐漸發展未來海上軍事項目的舉動更為重要,而且其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造船技術先進的國家,如法國和英國,甚至是超級大國俄羅斯和美國。
眼見美國海軍現有11個航母戰鬥群,解放軍海軍清楚的認識到,為了保持對遠海偏遠地區的控制,以及對海上不接壤敵方的威懾,除了擁有大量攜帶百枚戰略巡航飛彈的多用途靜音核潛艇以外,還必須擁有航母,能攜帶2-300架第4++/5代多用途戰機,可以在航母戰鬥群航行區域建立一個完全封閉的空域。 然而,今天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艦隊,所有的力量加在一起,打擊力量也很微弱。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和中國的遼寧艦的戰機數量比美國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要少2-3倍(30-40架戰機對85-90架戰機)。 俄羅斯航母的唯一優點是個體打擊能力較強,然而卻只有一艘,不可能在此領域很快趕上美國。即使考慮到2019年中國第二艘航母即將入役,也沒辦法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因為美國也不會停留在11艘航母。中國決定更徹底的解決這個問題。
2019年中國第二艘航母即將入役 今天要聊的是島級巡航母港,解放軍海軍計劃用於在可能即將到來的全球性軍事衝突中增加生存能力,假想敵為美國艦隊。 中國媒體上公布了圖片,這種先進的島級巡航母港是長1.5-3公里的巨型平台,寬約400-450米。同時其他官方消息來源稱,組成該平台的建築模塊尺寸為90*300米和120*600米。
甲板表面材料為標準地面跑道使用的波紋鋼筋混凝土板,或者是大量的鋼筋混凝土塊(前一種更佳,因為在惡劣天氣下或者在戰鬥中更換更容易,可以更快的完成任務)。
圖片上,未來島級巡航母港旁邊可以看見052D驅逐艦,可以清楚的看見巡航母港的高度,也就是露出海綿的部分是45-65米,這意味著該母港主體實際上是不會沉的,即使在最可怕和極端的海洋現象中,同超過35米高度的海浪相碰撞,也不會沉沒。
該巡航母港的現代化潛力很大,裝備了特殊裝甲可以抵抗敵方的重型巡航反艦飛彈的攻擊。另外一個獨特的特點將讓類似空襲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大量的隔艙在遭到反艦飛彈打擊時可以瞬間連接起來。
唯一可以迅速損壞這種島式巡航母港的只有帶核彈頭的航空彈道飛彈。但是這裡還有一個「驚喜」在等著敵方。這就要談及這種巡航母港可以攜帶的武器的數量和質量了。 首先,可以攜帶標準艦載機型和陸基戰鬥機。這種母港內部可以容納200架多用途戰鬥機、幾架偵察機、反潛/搜救直升機和攻擊偵察無人機。但是這個數據並不是十分可信。
巡航母港
顯然中國對其島級巡航母港的真實戰鬥力保密,僅僅在圖片中就可以看出,這艘母港的尺寸為450*1500-2000米,可以容納800-1300架多種類型和用途的戰機,包括殲15S、殲16,以及第五代戰機殲20和殲31。
這個數量大約相當於13-15個尼米茲號航母艦載機總數。換句話說,一艘中國島級巡航母港的戰力就超過了美國海軍所有11艘航母戰鬥群。
巡航母港
其次,該巡航母艦還可以起降最新的軍用運輸機運20、空警200/2000、「翔龍」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也許還能搭載隱轟-X戰略隱身轟炸機。這是一艘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超多用途的作戰平台,可以在中國海岸外任何距離內行動。 第三,這艘島級巡航母港需要超級強大的梯次配置飛彈防禦系統,可以攔截來自太空低軌道和平流層到對流層的先進武器的攻擊。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裝備相當長的飛彈平台,帶有不同類型和口徑的通用垂直發射裝置。
例如可以安裝20、30、40或者更多的可以發射紅旗-9的通用垂直發射裝置,每個裝置的發射單元可以設置為32或者64個。這樣準備發射的攔截飛彈紅旗9的數量可以達到幾千枚。由於排水量達到幾百萬噸,在島級巡航母港的甲板上可以安裝不同類型的雷達設備。 俄羅斯和美國都還沒有類似的巨大平台。這種島級巡航母艦上或許會出現50個或者更多的東風41發射裝置。每個東風41的戰鬥配備都會攜帶6-10枚單獨制導的核彈頭,可以打擊15公里以外的單個或者多個目標。
還可以攜帶東風41飛彈 理論上,一艘島級巡航母港可以對美國本土發射300-1000枚威力為15萬噸的彈頭,可以突破美國的一切飛彈防禦系統。因此在戰略反導和攻擊方面,中國的島級巡航母港將會讓美國領導人真正頭痛。那麼再來看看這種武器的兩棲能力。 登陸戰中的島級巡航母港 讓我們再次將注意力轉回中國這艘研發中的島級巡航母港的技術構造。在這艘巨艦的中間可以看見一個相當大的內部隧道,寬約35-40米,超出水面部分高約40米。這個方形隧道同海面連在一起形成水道,通往母港內部深處。
隧道上方有7-8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甲板的保護。最有可能的是,這個水道通往位於隧道兩側的維修處和停船處。根據這艘巨艦的結構設計,可以容納20艘驅逐艦/巡洋艦級別的軍艦。 任何級別的軍艦都可以停靠在這艘巨艦內部,包括大型登陸艦,以及不同級別的核動力和非核動力潛艇。任何偵察衛星都不可能觀測到這條水道中發生的任何事情,而且這艘巨艦還可以為其提供很好的防護,美國海軍和空軍寄予厚望的電磁彈頭或許可以將其擊中。 這艘島級巡航母港攜帶的船員將是富有經驗的軍官和各種專家,數量將會達到2-3萬人。還需要增加1.5-2萬人負責駕駛和維護艦載機。 要評估其登陸作戰能力,還需要注意到這艘島級巡航母港可以容納總數為5000到1萬人的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包括所有必需的裝備和武器。這些部隊可能會攜帶ZLC-2000傘兵戰車作為主要的戰力運輸裝備。
戰車數量可能會達到700-800輛。可能會使用運20和071型船塢登陸艦輸送陸戰隊員和空降人員到戰區。 島級巡航母港寬大的船塢中可以停靠兩艘直升機船塢登陸艦,將海軍陸戰隊迅速運送到敵方海岸。比起標準的航母戰鬥群,島級巡航母港執行的登陸行動將會更加安全。近千架戰鬥機、轟炸機和強擊機組成的機群將在登陸艦的掩護下到達戰場。
戰力遠超標準航母戰鬥群 如果今天中美之間的衝突升級,遼寧艦的所有獨立航空團都要被迫參與到戰鬥中,以奪取空中優勢。但是如果是島級巡航母港,只需要一半的航空團出動,就可以對付美國5-7個航母戰鬥群。 其他的飛機可以在遭受反艦飛彈攻擊時執行遠程攔截任務,保障在敵方沿海地帶作戰的安全性。 即使這艘島級巡航母港具備超強戰鬥力、靈活、堅固和用途多等優點,但還是被迫犧牲一些其他對於重要的海軍戰略參數。毫無疑問被犧牲的參數中包括其適航性,這艘軍艦的排水量過大,達到數百萬噸。
顛簸程度、速度和防沉能力構成了島級巡航母港適航性的三大要點,將在未來不斷的進行研究改進,甚至可能要花費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這艘巨艦的載重噸(DWT)可以保證其自給力超過當今現有的所有核動力航母、飛彈巡洋艦和登陸艦。
強大的自給能力能讓其長時間獨立 運行同時其迴轉性將非常差。當然噴水式推進器可以改善其機動能力,但是不會有很大提升。島級巡航母港的迴轉直徑也將超大,可能超過8-12公里,制動距離超過25-40公里。
島級巡航母港的航行速度約為18節,但是這個數字可能有所誇大,如果速度能達到14-16節就很不錯了。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才能進入巡航速度(約14節)。
航速比航母慢
島級巡航母港的最大戰術缺點是不易在淺水區操作。其吃水量超過25-35米,歐亞的大部分軍港都沒辦法停靠。但是總的來說,它也不需要停靠到軍港,完全可以進行自給自足。
在調動中國所有冶金、建築和軍工企業的情況下,建造一艘這種島級巡航母港需要10-15年,還需要花費上千億美元,但非常值得。依靠這艘巨型航母,中國可以充分應對三戰,可以在很多年內保持亞太地區的威懾力,根本上改變海戰模式。
美航母望風而逃!中國未來航母可秒殺美里根號
中國是後來者,儘管在許多方面還落後於美國,但是,中國有後發優勢。尤其是是科技領域,中國在許多方面已經後來居上,比如在超算領域、在量子通訊和計算領域、在雷射和電磁領域、在物聯網和移動智能流域等等。後發優勢的一個重大好處,就是可以站在歷史積澱的基礎上實現歷史性跨越。
除上述外,筆者認為,中國下一個超越的領域就是航母。中國目前只有一艘試驗性和驗證性航母,可以視為中國的第一代航母。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國產航母可以視為中國的第二代航母,其中包括核動力航母,主要特徵是彈射起飛,固定翼預警機、重型隱形戰機和無人機上艦、裝備電磁炮和雷射武器。作為一種媲美美帝里根號的現代航母,中國第二代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大概在10萬噸左右。
但是,這絕不是中國的最優航母。從目前曝光的一些重大科技進展看,中國的第三代航母設計思路也已經浮出水面。與第二代航母相比,第三代航母將實現脫胎換骨,成為空天海一體戰的海上浮動平台。在中國第三代航母面前,美國的里根號航母將沒有任何獲勝的希望。也可以說,中國一艘第三代航母可以迅速摧毀美國3至4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這絕不是吹牛X。
中國第三代航母除具備核動力、電磁彈射、電磁炮加雷射武器、固定翼預警機、殲20艦載型、無人機等上艦等二代航母的所有特徵外,還有如下特徵:
一是排水量更大。滿載排水量在12萬噸以上,最大可能達到15萬噸。艦載機總數超過120架。
二是海戰能力強。三代航母將不僅僅是飛機航母,而且是艦艇航母。中國第三代航母預計將搭載兩艘小型無人智能潛艇和四艘022型飛彈快艇。依靠其超強的隱身能力遂行機動、奇襲作戰。
是擁有強大的天戰能力。據官媒7月30日報道,中國已經攻克組合動力飛行器的關鍵技術,預計2030年可以投入使用。這款飛行器分別運用航空發動機、衝壓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等不同動力模式,想快的時候就像火箭,10倍音速,想慢的時候就像飛機,一倍或者0.8倍音速。這個飛行器可以重複使用,可以自*由進出外太空,可軍民兩用。民用,則可以發展太空旅遊、往來運輸;軍用,則可以作為航天戰機,遂行遠程高超音速作戰。像這樣一款戰機,如果不上中國第三代核動力航母,將是十分可惜的。預計,中國第三代航母上將裝備四架組合動力飛行器,成為三代航母的標配。
四是超強的數字化一體作戰能力。屆時,中國的雲計算、物聯網、量子通訊等技術將整合運用於中國第三代航母。這樣,中國航母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是一個孤立的航母作戰群,而是有著強大的戰略支援。遇到敵情,航母作戰群將首當其衝,但是,中國的戰略支援體系將會及時啟動,協助作戰群消除外圍威脅,確保航母專心致志對付正面敵人,確保勝券在握。
當然,同所謂航母作戰群一樣,中國第三代航母作戰群將保持豪華陣容。包括055型1萬2千噸級的飛彈巡洋艦;088型4萬噸級兩棲攻擊直升機航母;098/97型核潛艇;新型飛彈護衛艦等等,都將是這一作戰群的主力戰艦。
在這樣一個超級航母作戰群面前,美國的里根號能有什麼勝算呢?恐怕只能望風而逃了吧!
中國超級航母突然曝光 排水量震驚全世界 路透社採訪的中方海軍官員表示,中國航母的數量還會增加,下一艘的排水量會更大,將會搭載更多的戰機。
香港雜誌提到,隨著中國大陸解放軍第一艘的航空母艦正式地服役之後,將會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將逐漸在現實的大海的訓練,以及實戰演習當中摸索克服,而中國大陸的海軍也認為,修了第一艘的航空母艦的成軍,可以形成大海上攻防兼備的強大的海上體系,使到中國大陸海軍的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力量形成綜合的聯合的戰鬥力。 而事實上,解放軍除了這一艘正在改進,以培訓為主要用途的航空母艦以外,解放軍海軍正在建造的第二艘的航空母艦將是更大噸位的航空母艦,以及航母配套的大型護衛艦和戰機,也正在趕造當中。
美國最新的情報分析也相信,中國大陸解放軍海軍要擁有更強大的海權,最少需要有三個航母戰鬥群,並且編列五艘的航母,才能打造真正的解放軍的航母海上艦隊。 有消息稱,中國將會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排水量在5-6萬噸)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動力航母預計將會在2020年下水。那麼,中國第一艘真正完全自己設計建造的航母(以下簡稱「長興島航母」)性能、裝備如何?何時下水?將部署何地?本文將這些問題分解為幾大懸疑並嘗試解答。
一、長興島航母是一艘還是兩艘? 有報道稱,上海江南造船廠很可能會有兩艘航母在建。從中國缺少航母建造經驗和技術看,中國連續建造兩艘同型航母確實不合常理,而且,大型航空母艦是人類迄今為止建造過的、結構最複雜的船舶。
網友製作的中國核動力航母想像圖
網友製作的中國核動力航母想像圖二、長興島航母多大噸位 但假定中國首批航母確實是選擇建造2艘,而非只建造1艘作為起步,也有其邏輯。 中國造船工業發展至今天,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造船工業,不僅在年度造船噸位上超越韓國奪得世界首位,也具備了建造大型液化氣船、半潛船、深水鑽井船等特種大型船舶的能力。 在軍艦建造方面,儘管中國此前沒建造航母的經驗,但也建造了2萬噸級的071大型兩棲船塢登陸艦。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擁有可以容納4艘氣墊登陸艦同時停放的塢艙、上層還設置了大型車輛庫、直升機庫和飛行甲板,其結構複雜程度並不不比艘輕型航母遜色。
而承建首批國產航母建造任務的上海江南造船廠,曾在同一時期建造了4艘滿載排水量達6000噸級的052B/C型驅逐艦。
江南造船廠在08年搬遷到長興島後,廠房占地面積達560萬平方米,擁有4個大型船塢,其中最大的船塢長580米、寬120米,具有450萬噸年造船能力。
從建造經驗、產能等方面來看,江南造船廠同期建造2艘6萬噸級大型航空母艦(一艦下水,一艦上船台),問題並不大。而前蘇*聯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時的做法也可以對這個分析提供佐證。
網友製作的中國核動力航母想像圖
網友製作的中國核動力航母想像圖 關於長興島航母,其噸位、動力系統是猜測、爭論的焦點。在外媒報道方面,4萬噸的小型航母,5—6萬噸的中型航母,7—9萬噸的大型航母,可以說各個噸位的可能性都已經涉及。
動力方面,常規動力、核動力亦眾說紛紕撲朔迷離。
海外媒體對長興島航母的規格猜測如下: 動力選擇方面,國產航母不太可能採用核動力。因為從國產核潛艇的情況來看,新型093型攻擊核潛艇和094型戰略核潛艇均只建造2艘,其中最大可能是國產核動力系統仍不夠成熟。 在有另外選擇的情況下,國產航母不應採用目前還不甚成功的國產潛艇用核動力系統。在這方面,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就吃盡了苦頭,「戴高樂」號航母原計劃採用全新的船用核反應堆,但受困於資金短缺,最後只能採用「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K—15核反應堆。但由於K-15反應堆原功率不足,雖然經過改進,但「戴高樂」號航母的最大航速也只達到27節,比老式的「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還低5節,並且K—15反應堆在航母上使用還出現過冷卻系統不良、振動過大等問題。
家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 如果使用常規動力,則有燃氣輪機和常規蒸汽動力兩個選項。 燃氣輪機方面,國內引進烏克蘭技術生產的GT25000燃氣輪機最大額定功率為33000馬力,8台GT25000,8總功率超過20萬馬力。但燃氣輪機進氣量和排氣量都很大,進排氣管道需要占用過多艦體和艦島空間。 我們可以看到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其艦島尺寸比美國大型航母還要大,就是因為要容納燃氣輪機的進/排氣管道。從空間效率、特別是甲板空間效率來考慮,現在的大中型航母都放棄了燃氣輪機,均採用蒸汽輪機(包括核動力)。而更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主動力採用燃氣輪機,還需要配套較大功率的鍋爐為蒸汽彈射器提供蒸汽,在系統複雜性和動力系統體積方面都不是合理的選擇。 所以,國產航母更大的可能還是沿用「遼寧」號上的常規蒸汽動力。事實上,從第一代051型驅逐艦開始,國內—直在建造採用常規蒸汽動力的驅逐艦,051之後是051B、051C兩型。儘管05lB只建造1艘、051C也只建造2艘,但這已經基本可以保持一支熟悉在軍艦上安裝蒸汽動力系統的技術隊伍。 國產艦用蒸汽動力系統與俄羅斯也擁有極為密切的技術姻緣。 「遼寧」號採用了4台TB一12蒸汽輪機,TB一12的前身是TB-8,而TB—8正好是國產051型驅逐艦的主機,國產型號為453型蒸汽輪機。TB-8的功率是36000馬力,當年「旅大」級驅逐艦採用2台TB-8蒸汽輪機,達到了38節的罕見高速,TB一12的功率則為45000馬力。
俯拍江南造船廠長興島新廠區
俯拍江南造船廠長興島新廠區
蒸汽:動力的技術要求不高,國內通過自身努力,加上「現代」級驅逐艦GTZA-674型蒸汽輪機(TB—12的改進型)和「瓦良格」號航母上丁B-12的維護和整修經驗,要造出TB-12級別的軍用蒸汽輪機並非難事。
所以,從技術延續性和保證建造時間節點等方面的考慮,國產航母沿用常規蒸汽動力的可能性極高。應該還是類似「遼寧」號的動力配置,4台蒸汽輪機、8台增壓鍋爐、4軸推進、總功率20萬馬力。
對於國產航母的動力問題,還流傳著較多的說法,例如中航黎明公司研製的R0110重型燃氣輪機和哈爾濱汽輪機公司生產的系列大功率蒸汽輪機。RO110重型燃氣輪機最大功率為15萬馬力,從功率上看2台即達到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30萬馬力總推進功率。但R0110的體積重量非常大,設計上也只是著眼於油田發電所用,並不適合上艦。 而哈爾濱汽輪機公司的新一代大功率汽輪機功率更大,功率最小的都超過40萬馬力。這種超大型動力的報道,為不少軍事愛好者對中國長興島航母的尺寸規格提供了極大的想像力,有人因此認為,長興島航母標準排量很可能達到8萬噸級的規模,接近美國大型航母的水平。
俯拍江南造船廠長興島新廠區
拍江南造船廠長興島新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