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能夠反抗異族入侵的主體是誰。如果想當然認為每個人都會反抗讓就太高估當時人們的民族意識了。按照階級劃分來說,能夠站出來反抗的,是人數少的地主階級而不是人口龐大的農民階級。因為地主階層讀過書,明白亡不亡國的危害。而對於當時大多數沒有受過教育的普通農民來說,誰是統治者並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吃飽肚子。就像李自成軍謠里唱的那樣「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哪兒來的什麼革命綱領,但是老百姓就是認了。於是短短數年從18人發展到幾十萬的隊伍。所以普通老百姓對於誰當皇帝這件事根本就不操心。
那麼那些由士族、地主、商人組成的地主階級,這二百多年為什麼很少反抗?
第一、清朝輿論導向
清朝實行了迷惑性的輿論宣傳:入關不是奪取中原,而是為崇禎復仇;滿漢同屬於炎黃子孫,本是一家人;康熙皇帝拜遏明孝陵,雖對朱氏一脈趕盡殺絕,但此時卻在全國找尋朱氏後人守靈,讓耳濡目染幾千年「孝」文化的漢人感動得痛哭流涕;拜孔廟、開科舉,對於讀書人來說有了上進的機會,反對的人就少了。
第二、清初大屠殺
自1644年清軍入關起,所到之處,城郭焚燒,白骨蔽野,千里無人煙。短短几十年間,滿軍的瘋狂大屠殺使中國人口直接減少了幾千萬!而其中比較典型的屠殺事件如令人毛骨悚然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江陰八十一日、四川大屠殺等大規模殺戮。清朝為什麼對漢人如此毒辣,每每屠城?一方面建立恐怖的統治,讓想反抗的膽寒。另一方面,屠殺掉漢人中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留下不再反抗的綿羊奴才。
第三、大興文字獄
大屠殺用武力征服那些有能力反抗的人,文字獄更是綿里藏刀,不露聲色中對漢民族反抗意識的又一次打壓!清朝初年,滿漢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民族矛盾。漢族士大夫受清室壓迫,時而流露出山河故國之思,以至於字裡行間可能流露出對過去的眷戀。清朝統治者為加強思想統治,防微杜漸,一旦發現就嚴厲打擊,後來變得神經過敏,於是發生了一連串臭名昭著的文字獄。其中多數並無根據,只是捕風捉影、濫殺無辜而已。特別是後世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一朝就有文字獄130餘起!為何清廷這麼熱衷於文字獄?還不是打壓那些反清言論?哪怕一點反抗跡象也不可以!而且通過文字獄,讓漢人知道,江山是滿人的,你就乖乖的當奴才吧,想什麼時候整治你就什麼時候整治你,不分原因和理由!
第四、漢人信仰問題
清朝入關,最先投靠清廷的是晉商。因為晉商被李自成打壓的太厲害,總算有報仇的人來了,於是晉商投降了清廷……這就牽扯到中國的信仰問題,中國人信仰自己的列祖列宗,其他人的祖宗跟我沒關係。漢人只有家族意識,而無國家思想在這種思路下中國人變得十分喜歡窩裡斗,看著清廷已經攻下了大半江山,左良玉部還會起內訌。還有就是忠君思想,忠於自己的皇帝,只要能讓這些士人覺得這個皇帝是我們的皇帝,不管是夷狄之君還是日本天皇,只要他對自己這個家族好,這些被入關屠殺、文字獄大屠殺後的士人就心安理得接受了清廷的統治。
第五、清廷施行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
剃髮易服那是清朝初期乾的事兒,而隨著國家穩定,反抗日趨減少,大棒之後的胡蘿蔔出場了。康熙年間「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出台,「仁政」形象達到了極點。在那個生產力十分低下的年代,不管是誰統治,底層的老百姓永遠是被盤剝的乾乾淨淨,饑寒交迫。現在是永不加賦,這是要多勞多得嘛!此一舉讓清廷朝廷得到了大多數老百姓的擁護。還有就是番薯、玉米這些高產作物的推廣,普通老百姓吃飽飯餓不死了,誰會去鬧革命,有人帶頭反對清廷,估計這些吃飽飯的老百姓還不願意呢!
由此五點,任何一個階層都在清廷的掌控之中,哪個階層都不可能造反!所以,在清朝統治期間,才有年羹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些漢人死心塌地為清廷服務,讓清享有200餘年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