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知乎作者 @真喻 2009,已獲得作者授權。
說起日本交通,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覺,從新幹線的乘坐、JR PASS 的購買、到各種 IC 卡的使用、優惠套票的規則,著實讓人眼花繚亂、頭疼鬧心。
其實吧,日本交通雖然複雜多樣,卻也井井有條,作為一名長期在日、一有時間就去浪的留學黨,對於霓虹的交通我也是從一竅不通到熟門熟路,說起來也是一部內牛滿面的艱辛成長史啊!
Sponsored Links
我把自己關於日本交通的經驗和心得整理了一下,幫大家捋一捋思路,希望對赴日旅遊的小夥伴有幫助!
內容提要
一、主要交通方式:1.JR(新幹線、成田特快) 2. 私鐵(京阪電車等) 3. 計程車 4. 公交車
二、各城市交通:1. 東京 2. 京都 3. 大阪
三、各城市之間交通:1. 東京 - 大阪 2. 東京 - 京都 3. 大阪 - 京都 4. 京都 - 奈良 5. 大阪 - 奈良
四、交通卡:1. 西瓜卡 2.PASMO 3.ICOCA 4.JR PASS(關西 PASS、北海道 PASS、東京廣域 PASS)
(小夥伴們根據需要,對號入座。第三、第四部分將在下次推送。)
一、主要交通方式
日本國內交通以飛機、鐵路為主,尤其鐵路非常發達。這個鐵路是廣義的,我們經常聽到的新幹線、JR 列車、近鐵、電車、地鐵 …… 都叫鐵路!
(一)日本 JR
日本鐵路公司(Japan Railways)簡稱 JR,其前身為日本國鐵,現分離為六個地方性旅客鐵路公司 ( JR 北海道、JR 東日本、JR 中日本、JR 西日本、JR 四國和 JR 九州 ) 及一個全國性的貨運鐵路公司 ( JR 貨運 ) 。
Sponsored Links
那很多小夥伴就要問了,JR 和新幹線是什麼關係呢?JR 包括新幹線,新幹線是 JR 的一種,或者說行駛速度最快的 JR 列車?JR 除了經營普通 JR 列車與新幹線外,還經營巴士、高速巴士與其他附屬事業。
·JR 新幹線
新幹線兩個優點——高速、安全。一個缺點——貴 ……(貴到什麼地步呢?我寧願坐飛機也不坐新幹線!)
(1)速度:新幹線有三個速度級別。希望號:速度最快,只在最重要的車站停。光號:速度其次。迴音號:所有車站都停,速度最慢。
(2)車廂:普通車廂、綠色車廂(頭等車廂)、Gran Class(超高檔車廂)。普通車廂:座位的大小和腳部空間相對較小,但新幹線上的普通座位均十分舒適。通常一排有 5 個座位,一邊 3 座,另一邊 2 座。
Sponsored Links
綠色車廂:座位比普通座椅更大,更舒適,並提供更多的腳部空間。一排有 4 座個位,左右各 2 席。
在 2011 年,東 JR 公司在其最新的東北新幹線列車上新加 Gran Class 級別,一排為 3 個座位。個人感覺普通車廂就很舒適了,這種超高檔車廂真真是給有錢人開設的呀!
(3)座位:分為自由席和指定席兩種。
自由席:不對號入座。
Sponsored Links
指定席:對號入座,綠色車廂的所有席位也是指定席。指定席上車前要提前預訂並附加幾百日元的費用。拿日本鐵路周遊券的,可以免費預訂指定席。(如果車程短,我都不預定指定席,直接就去坐自由席了,懶 ……)
根據標識,可以知道車廂為自由席還是指定席。
· 新幹線購票:
(1)在線預訂:來日本之前,可在網上預訂 JR 新幹線以及普通特快列車的指定座席(普通車廂、綠色(頭等)車廂、Gran Class(超高檔車廂))。
注意:沒有通票或周遊券的小夥伴可通過 JR 車站的指定座席票售票機領取所預約的車票。但有 "JR 通票 "、"JR 周遊券 "、" 日本鐵路周遊券 " 的小夥伴要在窗口領取。
預約流程圖(圖片來自 JR 東日本官網):
Sponsored Links
JR 東日本中文網站:www.jreast.co.jp/sc/ticket/reservation.html
JR 西日本中文網站:www.westjr.co.jp/global/sc/
內有購票及使用方法的詳細介紹:
(2)現場售票點:
1 ) 綠色窗口或旅遊服務中心 ( View Plaza ) ;
2 ) 新幹線車票專用的 " 自動售票機 "。
購買車票要提供下列信息:乘車人數,旅行日期,出發車站,目的地車站,普通艙或頭等艙,指定席或自由席。
如果購買指定席,還要給出下列信息:火車名稱及車次、或出發時間,吸菸車廂或非吸菸車廂。(如果不會說日語,可以把這些必要的信息寫在紙上,直接遞給購票人員)
(3)車票:
根據所乘火車的不同,可分為:普通票、特急票、臥鋪票三種,三者為追加關係,比如乘坐部分特急車時,需要在普通票的基礎上再買一張特急券,即需要 2 張票,而非只買一張特急票。
乘坐新幹線時,除需要購買普通坐票外,還需要追加購買特快票。
兒童票:6 到 11 歲的兒童可以購買兒童票,價格為成人票的一半。但是,購買綠色車廂、Gran Class 車廂票及臥鋪票時,兒童票價與成人相同。
(4)新幹線乘坐:
先通過一般閘口。大部份的新幹線需要經過兩道閘口,第一道是普通票閘,第二道是新幹線票閘口。在普通票閘先插入乘車券並取回。
注意:拿日本鐵路周遊券的小夥伴,直接去最邊上給鐵路職員看一下周遊券,他就讓你過了。少數情況下會要求你出示護照,所以周遊券上的姓名和護照上的務必一致,不一致會很麻煩 …… 我在京都就目睹過這樣的事情。
之後按照雙語告示牌前往新幹線平台。再經過新幹線票閘:新幹線票閘把普通列車的乘客分隔開,但有一些車站是不需要經過普通票閘,直接通過新幹線票閘前往新幹線平台——這種情況就要把乘車券及特急券一同放進票閘。
進入正確的新幹線平台,電子顯示器平台電子顯示器會顯示那個平台開出哪條班線。
找對車卡:平台上除了有電子顯示器顯示班車的名字及出發時間。其他顯示牌上會顯示車卡號碼,自由席,指定席或頭等車等。一些繁忙的車站,每個門的位置前的平台上塗有兩條排隊線:一條是將出發的,另一條是下一班的。在自由席的車卡前通常都有比較多人排好隊,為的是上車後可以找到座位。
此外,要注意找對座位:這個不用多說了,不過要注意放行李的時候儘量不要擋住通道。
(5)車內設施:
廣播:廣播及標誌都是多語的(日語,英語,部份有韓語和中文),會告訴我們即將停留的站。
飲料、盒飯:大多數的新幹線列車上都有小食推車,時不時地過來出售飲料,盒飯。部分列車也有自動飲料販賣機,公共電話。在東京和新大阪之間的新列車上還提供無線上網,然而需事先到各傳訊公司申請或購買一日券。
洗手間:設有多個洗手間,部分為性別分開。
抽菸:大多數新幹線列車上不允許吸菸。
(6)行李:
新幹線上有李架,中小型的箱包沒問題,都能放得下。每節車廂座位的最後一排後有比較大的地方,可以放兩個或三個大型行李箱。如果行李很小,不占地方,就放在自己座位下面就好了。如果行李很多,大型箱子那種,最好還是預訂最後一排座位。如果訂到其他座位的,建議早一點排隊上車,把大行李放到最後一排那裡的空位。
根據規則,每人可攜帶兩件行李上火車(不包括手提),每件不超過 30 公斤,總寬闊高度不超過 250 厘米。如果超過上限,最好還是託運吧。
(二)日本私營鐵路
日本私鐵也很發達,我們耳熟能詳的小田急電鐵、東京地下鐵、京阪電車、阪急電車都屬於私鐵。乘坐跟國內的地鐵差不多,可用現金買車票,也可以買個 IC 卡,充值使用。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京阪電車吧,也是我每周去京都都要坐的,所以比較熟,哈哈!京阪電車是連接京都、大阪和滋賀三大城市的交通線路。沿線有眾多觀光名勝。京阪電車除了連接大阪和京都的本線之外,還有通往平等院的宇治線,穿梭於琵琶湖沿岸、連接京都和滋賀大津的大津線等多條線路。
從大阪到京都,如果搭乘京阪特急列車,則無需換乘,僅需 50 分鐘即可到達。不僅如此,由於京阪電車還能輕鬆地換乘 JR、大阪市營地鐵、京都市營地鐵等其他鐵路交通,使之成為前往京都、大阪、滋賀旅遊時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以京阪電車為例,使用方法總結如下:
· 乘車前:
· 售票機使用方法:
另外,京阪電車還推出了特別觀光券,如京都一日券、京都大阪二日券等,可以去官網(www.keihan.co.jp/travel/cn/tickets/special#)了解一下詳情:
(三)日本計程車
日本計程車一個字,貴!兩個字,很貴!三個字,貴到死!我在日本這麼久,就只坐過 3 次!還都是公費的,哈哈!感覺隨隨便便坐一下,就是幾千幾萬日元啊,坐不起。除非實在找不到別的方式,或者土豪,否則真心不推薦坐計程車啊 ~~
(四)日本公交車
日本公交真的是非常贊啊,準時,平穩,我有嚴重的暈車病,到了日本竟然一次都木有犯過哦。唯一的不足就是貴,日本交通普遍貴啊,所以就不要在意啦!
1. 車站:
日本公交車站旁都附有運行時刻表,前後誤差一般在 5 分鐘以內。
2. 上車:
站前排隊等候上車,注意日本公交站前排隊為橫向排,與街道方向平行,這樣可以減少給行人通行帶來的不便。
3. 付費:日本的巴士分為 " 先付費 " 和 " 後付費 " 兩種。
" 先付費 "
票價固定的巴士,是上車先刷卡或者付錢。一般從前門上車,直接刷卡,或者投幣。
" 後付費 "
按路程分段計價的巴士,有中門上車、後門上車兩種。從中門上車,上車時旁邊有一個機器,需要取出整理券,整理券號碼代表上車的車站,這樣就可以計算下車時該付的費用。從後門上車,若刷卡,則上下車時各刷一次,跟國內公交一樣;若投幣,可以下車時再投,車前螢幕會顯示路費。
下車:到站前要按下紅色的停車按鈕,公交車內各個位置都有,選擇離我們最近的按鈕按下就好。
換零錢:如果沒有零錢,可以預先準備好 1000 元面值的紙幣或者 500 元硬幣,投入換零錢口。零錢會從下方出來,然後再用零錢付費。零錢可以在下車前提前換好,減少下車時給後面的乘客帶來的不便。
二、日本各城市交通
(一)東京
1. 飛機:東京兩大大型機場為:成田國際機場、羽田國際機場。
2. 地鐵:東京地鐵十分發達,地鐵也成為來東京的遊客中最受歡迎的交通方式。
3. 公交:東京的公交車都是無人售票,乘客上車時,只要取張掛於車門扶手上的站號票,下車時按車頭螢幕顯示的票價投入硬幣即可。
4. 東京計程車:
在日本打計程車比較貴,據說東京已經成為了全球打車最貴的城市。東京計程車 2 公里內為 710 日元,之後每 288 米增加 90 日元,23:00- 次日 5:00 徵收 20% 夜間費。
5. 租車自駕:
由於我不會開車,所以並沒有體驗過租車自駕游。如果又小夥伴要租車旅行,需要出示日本駕照或國際駕照,且靠左行駛,許多租車公司在機場都設有櫃檯,每個公司的租車價格不一樣。汽車以 6 小時、12 小時和 24 小時的單位租賃。汽油在租賃時是裝滿的。還車時要裝滿油或向租賃公司支付汽油的錢。
(二)京都
京都巴士非常便利,建議小夥伴們買一日乘車券,跟巴士司機買就可以啦,500 日元,一天內無限次乘坐,包含了京都市內的絕大部分景點哦,而且京都巴士車費是 220 日元,所以只要坐夠 3 次就只會票價啦!
1. 地鐵:
京都市內的地鐵並不發達,只有南北運行的烏丸線、東西運行的東西線兩條線路,不過京都有京福電車、京阪電車、阪急電車等六種電車和其他交通工具,因此京都的公共運輸系統還是十分完善的。
2. 公交:
如果在京都觀光,乘坐京都巴士比較方便。在市內的均一票價區域,公交車的票價皆為 220 円。
3. 計程車:
京都的計程車收費方式分為 " 計程 " 與 " 計時 " 兩種,單價根據不同的公司而略有不同,一般來說,起步兩公里為 650 日元。每晚 11 點至次日 5 點,增加 20% 的車費。
(三)大阪
1. 飛機:大阪兩大機場——關西國際機場、大阪伊丹機場。
(1)關西國際機場到市區:
1)城鐵列車:從關西機場到市區主要有兩條線路,關西機場線和南海電鐵線。關西機場線到大阪市區需 65 分鐘。
2)公交車:在國際航班航站樓到達大廳 1 樓正面的公交停靠點可以上車,上車前需在 1 樓外側的售票機處購買車票。公交車開往大阪市區的多個站點,如環球影城、大阪車站前等。
3)高速船:可以在航站樓 1 樓高速船售票櫃檯購買船票,然後乘坐專門的班車從旅客航站樓前往高速船碼頭。在旅客航站樓 1 樓 12 號公交停靠點上車。6 到 8 分鐘就可以到達棧橋側。
4)計程車,土豪適用:乘坐計程車從關西機場到大阪市區大約需要 1 小時左右,根據目的地不同,價格在 16000 到 18000 日元之間。(人民幣 1000 大洋 ……)另外,關西機場還有專用的合乘計程車,就是拼車啦!最多可坐 9 人,與飛機時刻相對應接送。乘坐這種計程車你便可以把沉重的行李交託給乘務員,輕鬆出發。一個人也可以預約。
(2)大阪伊丹機場到市區:
1)機場豪華大巴:大巴從伊丹機場開往大阪市區的多個站點,票價從 500 到 600 日元起。
2)輕軌列車:伊丹機場和城市輕軌連接,但輕軌票價較貴,而且會繞到大阪北部郊區,前往市區的話需要換乘阪急線。
3)計程車:從機場到大阪市區大約需 4000 日元,另外加上 700 日元的過路費。
2. 大阪 JR 線
JR 線主要有大阪市內的 JR 環狀線、連接神戶的神戶線和連接京都的京都線。
在大阪市內旅行,JR 環形線是一個很好的交通方式,沿途經過大阪城公園和天王寺的歷史古蹟景點,還可以到達日本環球影城所在的西九條站,十分方便。JR 線路的票價根據所行距離有所不同,通常為 140 日元起。
大阪地鐵:大阪的地鐵線路有御堂筋線、谷町線、四橋線、中央線、千日前線、堺筋線、長堀鶴見綠地線、今里筋線和南港港城線。各條線路都有自己的代表顏色,因此在換乘的時候可以通過顏色來辨別地鐵路線。根據所乘坐的距離大致在 200-480 日元之間。
3. 大阪私營鐵路
大阪市內的私營鐵路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從難波站到關西國際機場的南海線和前往大阪伊丹機場或是萬博紀念公園的大阪輕軌。此外,城際間使用頻繁的私營鐵路還有阪急京都線、阪急神戶線等。南海線票價 150 円起,大阪輕軌票價 200-480 円,阪急神戶線、京都線的價格基本在 150-390 日元之間。
4. 大阪計程車
計程車起步價為 640 円 /2 公里,之後每公里 80 円。在地鐵站或是飯店等地都有指定的計程車停靠站,在大街上則和國內一樣招手即停。
5. 大阪巴士
大阪巴士的車正面都有醒目的 " 大阪市營巴士 " 字樣,並且還標有行車方向和編號,方便乘客確認。市營巴士全線票價為 200 日元,區營巴士 ( 一般為紅色 ) 票價為 100 日元。可以使用回數券、彩虹卡、大阪一日游乘車券,票價更優惠。
這篇文章是不是搞定了你的日本交通問題?
快收藏本文,下次去日本拿來用!
如果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為你解答 ~
— END —
版權資訊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作者 @真喻 2009
已獲得作者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