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性取向不同,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 2016-12-19

發現自己性取向不同,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傻瓜,我們都一樣

首先要人格獨立、經濟獨立

無論是不是同性戀,你想追求自己的生活,首先要經濟獨立,然後漸漸地人格獨立,否則你永遠不能平等地與父母交流。你吃父母的、用父母的,憑什麼讓父母聽你的?你好歹拿出本事讓他們知道你能照顧自己、你成熟了、你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說著玩……沒有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的人,談不上追求自我。

男人最怕沒出息,更怕沒出息、還丟人現眼

不要看那些花花綠綠的不接地氣的言情小說;多認識些朋友;好好學習,充實自己。兩件最重要的事,一是不要寂寞,二是要有交心的朋友。不要總是不相信別人,你不信任別人,別人如何關懷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相互的。有朋友陪在身邊,知道自己不是被這個世界孤立的,慢慢地你就不會有孤獨感了。那些說自己孤立、孤獨、寂寞的同性戀,多半沒有朋友,不與身邊的朋友溝通。那種寂寞都是你自找的。不要覺得同性戀與異性戀便不能相處。

不要把青春荒廢在顯然不可能的人身上

不要自恃年輕便驕縱不已。如果你把短短的幾年光陰都用來浪費了,到時候你追悔莫及。你仗著年輕行走在這世上,等你老了,你要看你?男人要懂得自我增值,最廉價的增值是外表,因為外表是會貶值的,與其把時間花費在外表上,不如重視內在。那些說內在不需要重視的人,只因為他們的內在還沒強大到一定的地步。

即便沒有人愛你,你也要自己愛惜自己

許多年輕人在發覺自己是同性戀的時候,都有種被拋棄的孤獨感,而身陷孤獨的人是很容易做錯事的。誤入歧途這種事,一旦行差踏錯,便再難懸崖勒馬。我現在要告訴你,你永不是一個人,你的寂寞源於你自己的心態。即便真的只有一個人,你也應該為了自己,好好愛惜自己。無論如何,一個人藉故墮落總是不能夠被原諒的,越是沒人愛,越愛要自己。

性角色沒那麼重要,兩個人長相廝守,最重要的還是感情

有感於《同性戀愛中兩個人的位置可以變化嗎?》,許多人都以為同性戀一定要分1和0、攻和受,其實何必?大家都是男人,性方面,舒服就好,兩個人之間不止是上床。你可曾見過兩個異性戀之間總提上床的事?把這件事擺得太重要了,反而錯過了真愛。

同性戀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

永遠不要因為自己是同性戀便給自己貼上這個標籤,凡事都往這個標籤上靠,你自然會覺得旁人都疏遠了你。其實並非是旁人疏遠了你,而是你太自我,把自己往角落裡逼。我的朋友幾乎都是直男直女,因為我跟他們聊的話題從不被局限。縱觀那些沒什麼直男直女朋友的同性戀,——他們都太把自己是同性戀當回事了。這是件很重要的事沒錯,但這是私人的重要事件,與人交往,這不是全部。

我們是不同的

我很想安慰你同性戀沒什麼,跟普通人一樣,但很抱歉,國內環境不容許我們做一個「普通人」。旁人的人生或許可以刪繁就簡、安穩一世,但我們不能夠。旁人可以可以選擇結婚,也可以選擇不結婚,旁人結了婚還可以再離婚,離了婚還可以再結婚,但我們結不了,我們沒有選擇。旁人帶了男朋友、女朋友回家,爸媽開心得不行,我們把愛人帶回家了,卻只能說「這是我同學」。我很難過地告訴你,不管你願不願意,走上這條路,我們這一生都是不同於旁人的。

我們不是為了繁殖而生存在這個世界的

蔡康永寫過一段話:「如果父母愛自己的小孩,只是為了小孩能繁殖,能延續自己的血脈,這樣的愛,好蠻荒,也充滿交易的感覺。我可以理解有些父母就是這樣想的。我可以理解,只是同時我也會不寒而慄,這種蠻荒又交易的愛……你如果不繁殖,媽媽就不愛你了……」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繁殖後代、生育子女,但我知道我不能,可我並沒有因此傷悲痛苦,因為我知道,生命中還有別的事情,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我絕不是為了繁殖而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我不是。

父母養育我們,我們感激他們、愛重他們、贍養他們,但我絕不會因為他們而放棄自己的人生。現在我們都知道《二十四孝》里一些極端的方式根本是不人道的,比如割肉、殺兒子,完全是反人類的愚孝。那我們現在這種壓抑自己取悅父母,難道就是人道的?——這裡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同性戀了。社會在進步,相信許多年後,人們都會以我們這代人為反例,教育大家要追求自我吧。每個人都是一根獨立生子的毛髮,都有追求自我生存方式的權利,父母也不能干涉。我們是一家人,不代表我就要為他們活著,他們就要為我活著。一家人是用來相互支持的,不是相互捆綁的。

那些說對不起父母,要給父母生小孩的,不知你們平時可有孝順過父母?

許多人說要給父母生養後代,這話說的小孩好像是一個繁衍的工具。其次,那些人平時真的很孝順父母嗎?你經常回家看望父母嗎?經常陪爸媽吃飯聊天嗎?好像生個小孩就能完成所有的孝義似的。別說笑了。那些愧疚的人多半是平時從來不盡孝道不陪伴父母的。我一直陪伴父母,很早就養家餬口,我一點沒覺得對不起他們。我知道,他們也知道,我孝順他們。與其想一次性搞定孝道,還不如平時多儘儘心意,反而到時候好說話。

如果總那麼容易的話,還要這漫長人生做什麼?

權衡父母是很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許多人都說前途迷茫,不知道怎麼去做。告訴他如何做了,他又覺得太難。這種心態我無法理解,總那麼容易,輕而易舉地做完了,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人生不正因為「難」而越加精彩嗎?有一個難處在前面,慢慢克服,總比前途迷茫荒廢光陰好吧?

如果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就先多多賺錢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段話,原作者叫熊培云:「年輕時如果還沒想好要幹什麼或是不確定自己適合幹什麼,又不想浪費光陰的話,要麼努力多賺點錢,要麼用心多讀點書,想要讓自己更自由,這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短暫,不要浪費年輕的光陰。不管將來你是否要出櫃、出國,你都得有獨立的人格。如果你什麼都依順父母,自然什麼都不敢做。成年人,該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不知道該幹嘛,就賺錢、讀書,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沒錢就別想追求自我了。你可以現在沒有錢,但你不可以不賺錢。許多年輕人年紀輕輕就煩惱這煩惱那,殊不知沒錢的人,麻煩永遠解決不完,等你有了錢、有了賺錢的能力,自然麻煩這些迎刃而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