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來有北夷南蠻之說,把北方少數民族稱為夷狄,南方少數民族稱之為南蠻。本來也只是自己家裡人的稱呼,然而在抗戰中,這種稱呼居然也叫日本人學了去,他們仰仗著精良的武器,以及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本來是很不大看的起這些蠻夷的,然而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抗戰初期就有支神秘的「蠻子軍」,他們仿佛從天而降,其作戰之驍勇,意志之堅強,一度令日軍大為頭疼。
紛紛驚呼:在滿洲見識了「蠻子軍」、今日遇到「蠻子軍」之頑強抵抗云云。
1938年3月到4月,在從屬於徐州會戰的台兒莊戰役中,日軍為迂迴徐州,派兩個聯隊經台兒莊東線南下,途經台兒莊附近的陳瓦房時與所謂的「蠻子軍」不期而遇。
他們也沒料到這裡會有人,但摸清情況後,日軍隨之又狂妄起來了。
為什麼?
當時日軍兩個聯隊有兵力5000餘人,重炮30餘門,坦克20餘輛,而遇到「蠻子軍」卻只有一個營。
一個營對兩個聯隊,誰都知道這等於是一場自殺行動,日軍在嘲笑「蠻子軍」的同時,也滿以為陳瓦房可以一鼓而下。
然而又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支「蠻子軍」還真難對付啊。
這支「蠻子軍」就是國軍第60軍,而與日軍不期而遇的,只是國軍第60軍第183師下轄的一個營,
沒錯,他們裝備是差,但在營長尹國芳的帶領下,各個打起仗來不要命,你逼近陳瓦房後,人家幾個人就敢跳出來跟你拼刺刀,甚至有人抱著集束手榴彈沖入敵群,與日軍同歸於盡。
一
是役,尹國芳戰死,該營最後也打得只剩下一個人,日軍付出巨大代價,卻始終未能越過陳瓦房一步,等後續部隊趕來時,日軍還為如何拿下陳瓦房,完成師團布置的任務憂心呢。
也就是這場戰鬥,令日軍對所謂的「蠻子軍」刮目相看,然而這樣的「蠻子軍」還多著呢。
也不用多說,這支「蠻子軍」就是雲南王龍雲手下的滇軍。
龍雲是彝族,滇軍高級軍官是彝族,士兵也大部是彝族,按照傳統說法,叫他們「蠻子軍」好像也沒錯,可就這樣的「蠻子軍」,在抗戰中的貢獻,一點兒也不比其他民族差。
龍雲部隊有一條著名的軍訓,軍訓里說:我們彝族老祖宗三十七蠻部治軍有個規矩,前面有刀箭者,獎;背後傷刀箭者,刀砍其背。我們決不能貪生怕死,做脊背挨子彈的逃兵,誰給老祖宗丟臉,軍法不饒。
而正因為這樣的軍訓,滇軍是以驍勇善戰聞名的。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雲南王龍雲就在商議如何抗日禦侮的國防會議上主動請纓,要求調本省部隊出滇作戰。
蔣介石當即答應,並給予滇軍兩個中央軍序列的番號,這兩個番號是第60軍、第58軍。
龍雲回到雲南後,率先將直屬部隊改編成第60軍,然後派同為彝族的表弟盧漢出任第60軍軍長,率部先期出滇作戰。
第60軍出滇作戰時,兵力總計40000餘人。
按照中央的命令,第60軍本來準備參加南京保衛戰,但等他們趕到浙江時,南京已經失陷,於是又被蔣介石緊急調往徐州,參加了著名的台兒莊保衛戰。
滇軍到台兒莊時正是戰事最吃緊的時候,說簡單一點,戰場態勢瞬息萬變,起初接到的命令是布置二線協防,但沒料到等他們趕到時,前面的一線部隊已被日軍擊潰,二線直接暴露在日軍鐵蹄之下。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先頭部隊第183師尹國芳營與日軍不期而遇,為了保證後續部隊能及時趕到,完成部署,便不顧兵力懸殊,率先與日軍展開血戰,滇軍抗戰的序幕就這樣在猝手不及的情況下拉開了。
滇軍倉促的投入戰鬥,但當時他們面臨的敵人是,日軍最精銳的板垣師團和土肥原師團,前後接近20萬人,可他們呢,一個軍,4萬餘人,而且還分在兩個方向。
戰役如何艱苦就不用多說了,183師倉促遇敵後,戰鬥中也沒一人退縮,往往是前面打完了後面補,用生命給日軍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銅牆,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二
陳鍾書旅長戰死、嚴家訓團長戰死、董文英團長戰死,龍雲階團長戰死,陳潔如團長戰死;莫肇衡團長身負重傷後,在送往後方途中,堅決不過大運河,並以血衣蘸血在道旁石上書寫:「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之後,懷恨死去!
正是在這樣的堅強抵抗下,日軍企圖從東線攻占台兒莊的美夢被滇軍粉碎,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改變戰略,轉移主攻方向,兵鋒直指台兒莊側翼的制高點——禹王山。
然而還是遇到了堅決抵抗。
防守禹王山的,是另一支」蠻子軍」部隊第184師,師長彝族名將張沖,張沖把全師拉上陣地,自己還身先士卒,將指揮部也設在禹王山上,發誓與禹王山共存亡。
禹王山血戰之中,號稱日軍精銳的板垣師團瘋了似的向禹王山輪番進攻,成噸的炸彈將山頂夷為平地,前沿將士卻用炸彈坑當戰壕,用戰友的屍體圍成掩體,抵禦著敵人輪番的進攻,當日軍衝到陣前時,便勇敢的與之展開血刃戰,即便戰死,也決不後退一步。
張沖手下有個旅長叫王秉障,戰鬥打到最激烈的時候,這位保定軍校畢業的旅長親自端起一支三八大蓋,跳出戰壕與鬼子拼起了刺刀,在接連挑死10多個敵人後,自己的前胸也挨了一槍,戰鬥結束之後,他還硬撐著走到張沖面前說:「請師長檢驗,子彈是不是從前面進去的?」
負傷之後還惦記著滇軍軍訓,提出奇怪的要求,要求師長檢閱,有沒有給彝族老祖宗丟臉,這種精神可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禹王山血戰結束之後,就連日本報紙也連聲驚呼:「自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這樣猛烈衝鋒,置生命於不顧,實為罕見。」
然而他們的罕見,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陳瓦房拿不下,禹王山拿不下,日軍萬不得已,再次改變部署,主力部隊對台兒莊採取守勢,然後大部隊從津浦路南北兩段向徐州大迂迴。
戰局發生變化,上層卻反應遲鈍,沒有及時調整部署,於是,徐州被困,為免被日軍包了餃子,滇軍萬般無奈之下,才隨各軍緊急撤退。
徐州會戰雖然失敗,但其中台兒莊戰役是可圈可點的,台兒莊戰役中的滇軍用兩個師擋住日軍兩個精銳師團的進攻,精神更是令人敬佩。
參加台兒莊戰役前,滇軍第60軍共有40000餘人,台兒莊戰役之後,第60軍剩了不到20000人,中下級軍官損失尤為巨大, 其中旅長陣亡1人,負傷1人,團長陣亡4人,負傷3人。
三
台兒莊戰役之後,非但日軍驚呼,重新認識了所謂「蠻子軍」的水準。
蔣介石也放棄對雜牌部隊的偏見,親自致電盧漢,讚譽稱:「貴部英勇奮鬥,嘉慰良深。……盼鼓舞所部,繼續努力,壓倒侯寇,以示國威。」
據統計,整個8年抗戰,滇軍經歷各重大戰役20餘個,傷亡官兵共計10萬餘人。
「蠻子軍」的貢獻,與其他英勇奮戰的軍民一樣令人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