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將近100年的時間裡,中國的任何一個都市都不見外國女人的蹤影,這是為什麼呢?這都源於乾隆頒布了一項制度:禁止西方女子入境。
憑什麼呢?憑這兩點:一是有傷風化,二是防止外商在中國定居。
先說說第一點,清朝官方認為,西方女子穿著太暴露,行為與中國女子的矜持、賢淑背道而馳,她們在大街上眾目睽睽之下與男人牽手、說笑,有的甚至親吻,實在是令人接受不了。尤其是西方人的「女士優先」思想,對男尊女卑的清王朝簡直就是一種挑釁。
我們來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乾隆初年,有四大通商口岸,分別是廣州、福建、浙江、江蘇,當時外商來中國做生意,常常是動輒幾個月,所以有很多帶家眷來的,他們走在大街上無疑是最惹眼的景色。英國人亨特在《番鬼在廣州》中對此有一番記載:「到九點半鐘,我們陪婦女們到外面街上去參觀街道。這時商店都已關門休息了,但是幾個過路的中國人見了她們,忽然喊起來:『番鬼婆!』於是每一家的大門立時打開,有燈籠照出來,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我們已經完全被包圍,於是她們不得不趕緊退卻。」
在清朝官員眼中,這無疑於洪水猛獸。
其次,當時的清政府根本沒有經濟學的理論意識,認為跟外國人做生意沒有好處,中國的茶葉、陶瓷等輸出到外國,中國的大量白銀流出國門,中國無利可圖,所以最好是閉關不與其做生意。1757年,清政府下令關閉三處通商口岸,暫留廣州一處港口對外貿易,這就是歷史上的「一口通商」政策,也是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開始的標誌。
為了避免廣州港口進來的外商在中國長居,最好的方法就是禁止他們攜女眷來中國,這樣外國商人就呆不久了。清政府依然不放心,還規定外國商人只准在規定的時間前來經商,就是每年的5月至10月,期滿後必須離開。
就這樣外國女子被擋在了國門之外,清王朝保住了白銀,保住了封建倫理秩序,然而清政府這種自絕於世界的行為,使中國從此迅速落後於世界,陷入被動挨打、任人宰割的狼狽局面。